新加坡慌了,表示北极航线不安全,也不环保,不想让中国侧重于这一条航线。 说实话,新加坡能考虑的所有,中国早已经考虑到了。北极航线不受苏伊士运河的制约,现在最大的集装箱船运量约为2万多个,如中国的实力,肯定会有破冰船破冰的,所以说冬天结冰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新加坡这慌里慌张提北极航线不安全、不环保,说白了就是怕自己碗里的饭被分走 —— 毕竟这么多年靠马六甲海峡吃饭,来往货轮在这儿加油、靠港、办手续,赚的服务费能堆成小山,现在突然冒条北极航线出来,中国货轮从这儿走能少绕好几千公里,它能不着急吗?但它这点心思,中国早把来龙去脉摸得门儿清,哪儿用得着它瞎操心。 就说冬天结冰那事儿,新加坡觉得是道迈不过去的坎,可中国的 “雪龙 2 号” 早就在北极圈里跑了五六趟,那船身设计得能顶开 1.5 米厚的冰层,去年冬天还有艘叫 “永盛” 轮的货船,拉着一船机械设备从大连出发,走北极东北航道一路开到鹿特丹,全程 22 天,比走苏伊士运河快了 13 天,回来的时候还顺道拉了一船欧洲的红酒和奶粉,冰天雪地里照样跑得顺顺当当,你说这冰能挡得住吗?现在中国还在研发更大型的破冰船,以后就算是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万箱级的大货轮也能稳稳当当走北极,这点新加坡怕是没料到。 再说说不受苏伊士运河制约这事儿,2021 年那艘 “长赐号” 在苏伊士运河一搁浅,直接堵了 300 多艘船,全球贸易每周损失 60 到 100 亿美元,麦当劳的薯条差点断供,汽车厂商的零件运不过来只能停工,这事儿谁没印象? 可北极航线就没这麻烦,一路上没那么多船挤着,也没那么多复杂的通航规则,连航道费都比苏伊士便宜不少。 现在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像 “地中海古尔松” 号,能装 24000 多个标箱,走苏伊士运河还得担心吃水太深卡船,走北极航线就没这顾虑,船想开多快开多快, cargo 想装多少装多少,这便利度苏伊士哪儿比得了? 还有节省时间成本、减少燃油消耗这事儿,数据摆那儿呢 —— 上海到鹿特丹走传统航线得 35 天,走北极航线只要 22 天,一下子省了 13 天,这 13 天足够船老板多跑半趟货,多赚不少钱。 去年有个航运公司算了笔账,一艘万箱级货轮走北极航线,单次就能省 45 万美元的燃油费,还少排了一半的二氧化碳,你说这到底环不环保? 新加坡说不环保,怕是没算过传统航线一趟烧多少油 —— 一艘大货轮走苏伊士运河,单程得烧 3000 多吨燃油,沿途冒的黑烟能飘好几公里,反观北极航线,路程短了近 40%,燃油烧得少,排放自然就低,这环保账中国早算得明明白白,轮不到新加坡来指手画脚。 更别说摆脱中欧班列单一制约这事儿了,中欧班列是快,能到欧洲的汉堡、杜伊斯堡这些内陆城市,但要是客户在鹿特丹、安特卫普这些沿海港口,还得把货从内陆转运过去,多一道手续多花一笔钱,遇上边境查验还得耽误时间。 现在有了北极航线,沿海的货直接运到欧洲港口,和中欧班列形成互补 —— 比如有个做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企业,现在一半的零件走中欧班列运到德国慕尼黑,一半的整车走北极航线运到挪威奥斯陆,再也不怕一条线出问题就断货。 去年北极航线的货运量已经突破 2000 万吨,比前几年翻了一倍,照这速度,再过几年就能和中欧班列的运量持平,中国这两条腿走路的布局,能是新加坡想拦就拦得住的? 说到底,新加坡慌的不是北极航线不安全不环保,是怕自己失去马六甲海峡的垄断地位。可中国搞北极航线不是为了抢谁的饭碗,是为了给自己多留条路,毕竟全球化时代,多一条航线就多一份保障,总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马六甲一个篮子里。 新加坡要是真为安全环保操心,不如多想想怎么改善马六甲的通航效率,别总盯着北极航线说三道四,毕竟中国的脚步,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担心就停下来。
美国顶级智库兰德公司经过推演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地方:中美决战之地,既
【249评论】【121点赞】
好心情
新加坡不是什么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