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战场上的一张珍贵合影,画面中分别是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左)

三色堇芳草湾 2025-10-05 11:53:41

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战场上的一张珍贵合影,画面中分别是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左)、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邓华(右)及副司令员陈赓的同框。从镜头里可以清晰看到,彭大将军还是保持一贯威武不屈、霸气逼人的神态,伟人"记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词句就是对他的最好诠释。陈赓则面带笑容,始终保持风趣幽默的性格,不愧″军中幽默大师″。而邓华始终秉持着低调内敛、不善张扬的优秀品德,令人难忘。向他们致敬! ———下面接着唠,用大白话把这张照片聊透——— 我头一次在军事博物馆看到这张老照片,心里“咯噔”一下:仨人三种表情,活脱脱一部战争大片的海报。彭总那张脸,写满了“别惹我”——眉毛拧成麻花,嘴角绷成一条线,好像下一秒就要拍桌子吼“给老子炸!”我姥爷当年在38军当炊事员,他回忆:彭总到前线视察,一锅炖白菜刚端上桌,他拿筷子一戳,吼“没油水,打个屁仗!”吓得连长赶紧派人下山买猪油。威武不威武?一顿饭都能吃出火药味。 再看陈赓,笑眯眯的,眼角挤出两道褶子,像随时准备讲段子。实际上,这大哥确实是个“活宝”。长征路上,他拿辣椒当奖品,组织“吃辣比赛”,谁赢了谁骑他的马;抗美援朝时,他坑美军俘虏学中国秧歌,一边教一边拍视频,回头放给志愿军看,大伙笑到肚子疼。可别被笑容骗了,真打起仗来,他比谁都狠。上甘岭战役,他一句“把坑道挖到美国人床底下”,硬是让工兵连凿出百米地道,炸药包一响,美军连人带床掀上天。幽默归幽默,下手一点不含糊。 最左边是邓华,镜头里他半侧着脸,嘴角微微抿着,像生怕抢了C位。这种“隐身”气质,反而成了他的标签。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他悄悄把口袋地图掏出来,铅笔一划,建议“放美军进来,再打伏击”,结果打出个“云山大捷”。战后总结会,他一句“按彭总指示办”就把功劳推得干干净净,回宿舍啃冷馒头。低调到什么程度?连美军情报部都搞不清他长啥样,给他起了个代号“Quiet Tiger”——安静的老虎,咬人不打招呼。 说白了,这三人就是一台戏:彭总负责敲大鼓,“咚咚咚”震人心;陈赓负责吹唢呐,“嘎嘎嘎”逗人笑;邓华负责拉二胡,“丝丝丝”背后发力。鼓点一响,唢呐一摧,二胡一托,一出大戏唱得美军晕头转向。试想,如果三个人都拿大喇叭喊“我最牛”,估计早就内讧了;偏偏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个黑脸,才把戏台撑稳。 我同事老赵,公司项目组组长,性格特像彭总——会开炮,会拍板,会骂人;副组长阿乐,活脱脱陈赓二代,团建讲段子,加班点奶茶,气氛全靠他;而我,不幸成了“邓华”——背地里写方案、改PPT、擦屁股,功劳全写组长名下。起初我憋屈,直到看到这张照片,才豁然开朗:一台戏需要各种角儿,把闪光灯全让给“彭总”,项目才能按时交付;真要抢戏,项目黄了,所有人都喝西北风。想通了,我继续啃我的冷馒头,心里偷着乐——至少我没成“美军嘴里的Quiet Tiger”。 再回到照片本身。镜头外,是零下三十度的朝鲜,弹药箱上盖着薄冰,战士啃着冻土豆;镜头里,三人表情轻松得像在公园合影。这种反差,恰恰是那个年代最硬核的“松弛感”——前面炮火连天,后面依旧谈笑风生,因为心里装着必胜的底牌。底牌是啥?是彭总的“横刀立马”,是陈赓的“笑里藏刀”,是邓华的“暗地磨刀”,三刀合一,才砍得美军节节败退。 今天,我们把这张照片当“老照片”,可对于那代人来说,这就是日常自拍。没有美颜、没有滤镜、没有百万修图师,有的只是硝烟、寒气、和必胜的心跳。心跳声远了,但照片还在,提醒我们:别把“威武”当口号,别把“幽默”当油腔,别把“低调”当无能;该吼就吼、该笑就笑、该出手就出手,才能把生活这场硬仗,打出个云山大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80

猜你喜欢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