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周锡玮: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军队,唯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敢喊出这句口号——“为人民服务!”而且是大声地喊,当着全世界的面大声地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从红军时期开始,这句话的精神就已经存在。那时候的红军就讲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老百姓干活,修路建桥,做群众的事。 后来毛主席正式提出“为人民服务”,让这句话从理念变成制度,写进了部队规矩里。 军队从一开始就明确:士兵是谁?他们要干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是人民子弟兵,他们守护的是自己的父母、兄弟、乡亲,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普通百姓。 这种关系直接决定了军队的行为模式——官兵平等、纪律严明,但关键时刻官兵必须冲在前面。 “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在战争年代起作用。在抗战时期,解放军严格遵守纪律,进村不扰民,借东西及时归还,赢得了民心。 老百姓心甘情愿送粮食、提供情报,军民之间形成了深厚的信任和合作关系。这种扎根于民心的力量,让解放军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今天的现代化军队。 建国后,解放军继续把这句话落实到和平建设中。五十年代,军人参与水利建设、修桥铺路,六七十年代,他们到边疆开荒种地,搞铁路公路建设,甚至在最苦最累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军队不仅是战斗力量,更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这种精神也被延续到军人退伍回乡之后,很多人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头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推动家乡建设。 自然灾害发生时,解放军更是最可靠的力量。九十年代的特大洪水,汶川地震,每一次灾难的第一时间,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冲到前线。 他们用身体堵洪水,用双手挖废墟,救出无数生命。这种迅速反应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深深刻在骨子里。 相比之下,很多国家的军队虽然也有救灾能力,但其主要效忠对象是国家、政府或者宪法,而不直接面向人民。中国解放军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效忠的对象始终是活生生的老百姓。 不仅如此,中国军队在国际上同样体现出这种精神。维和任务、海外撤侨、国际救援,中国士兵不急着建军事基地,也不去抢资源,而是帮助当地人修路、打井、看病、提供人道救援。 这种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不同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人民性”,也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定了军队的日常行为和管理模式。军队内部很朴素,官兵平等,纪律严格。平时,部队有完整的群众工作制度,强调与人民保持联系。 军官带头冲锋,士兵明确自己的责任,危急关头能舍生忘死。这样形成的军队,不是高高在上的国家机器,而是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解放军在战时得到的民心支持,在和平时期得到的社会配合,都远远超出单纯军事力量能提供的后援。 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军队,这种理念更显独特。美国军队的核心价值强调“服务国家”,但在实战中往往卷入地缘战略和资源争夺,平民的利益可能被置于次要位置。 欧洲一些国家军队效忠联盟和宪法,更多是完成集体防御任务,而非直接服务民众。俄罗斯军队强调保卫祖国,但行动中常有扩张意味。 日本、韩国军队受宪法和义务制约,更多是服从命令,缺乏直面人民的服务理念。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红军时期到新时代强军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次行动中。 这六个字的力量,不仅是道德号召,更是战略资产。它让解放军的力量深深扎根于十几亿人民的支持之中。战争时期,民众提供情报、物资和后勤支援;和平时期,社会配合救灾、维稳、建设工作。 这种支持是任何高端武器、先进装备都无法替代的力量。解放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飞机、航母、导弹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与信任上。 正因为如此,当中国士兵在国际场合大声喊出“为人民服务”,世界都会为之一振。这不仅仅是口号的独特,也是建军理念的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体现。 它告诉全世界,中国军队不是冷冰冰的战争机器,也不是服务特定利益集团的工具,而是真正的人民军队,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 它不仅塑造了士兵的行为,也定义了军队的存在价值。军队的合法性,不仅来自法律条文,更来自人民的认可和信任。 在世界军队中,很难找到第二支像解放军这样,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宗旨,并用行动一以贯之的力量。 正是这种深植于人民心中的军魂,让解放军在国内外都赢得了信任和尊重,也让它成为中国强大与自信的重要象征。
当年,赤峰守备区是全军编制规模最大的军级单位,拥有整整6个师。它成立于1981年
【1评论】【17点赞】
yq
几个字?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