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说,对岸称“中国台湾省”,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如此“并吞”台湾“主权”,是

丙灿说 2025-10-04 16:59:31

赖清德说,对岸称“中国台湾省”,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如此“并吞”台湾“主权”,是“境外敌对势力”。在台海两岸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一位台湾地区领导人突然抛出惊人言论,将对岸称为“境外敌对势力”,声称其吞并台湾主权,这究竟是政治把戏还是危机信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得先搞清楚一点,台湾社会这几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所谓的“被大陆并吞的风险”,而是岛内的物价飙升、薪资停滞、年轻人买不起房、老年人缺乏安全感。生活上的各种压力才是真实存在的痛点。 可是,当这些问题难以解决时,政客就很喜欢甩锅。他们不谈为什么工资涨不动,不谈为什么房价居高不下,不谈为什么一堆产业在外流,而是每天拿“大陆威胁论”来吓人。赖清德这次的说法,本质上就是这条套路的升级版。 你可以发现,民进党执政这么多年,每次选举都少不了两大关键词:一个是“民主”,一个是“大陆威胁”。 说白了,台湾老百姓要是觉得生活太苦、收入太低,就可能会对执政党失望。怎么办?那就把视线转移到对岸,说有个更大的危险在盯着你,说只要民进党下台,你的安全就会没了。 于是,老百姓一慌,就不敢轻易换政党。赖清德把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就是要把恐惧最大化,让你忘记眼前的油盐酱醋,去担心一个其实并不存在的“即将发生的吞并”。 但问题是,这种说法能解决台湾人的真实生活困境吗?显然不能。大陆的确一直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可这跟赖清德嘴里的“吞并”完全不是一回事。 两岸之间经济往来、人员交流,过去几十年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台湾的农产品卖到大陆,还是大陆游客去台湾消费,受益的都是百姓。 结果现在民进党拼命打压这种交流,说这叫“统战”,要切断联结。可一旦断了,损失的还是台湾自己的老百姓。 大陆市场那么大,你的凤梨、石斑鱼、文旦柚没人买,受伤的是农民,不是政客。大陆游客不来,冷清的是夜市和饭店,不是赖清德的官邸。 所以你就能看出,这种“敌对势力”的说法,并不是出于民生考虑,而是出于选票考虑。要知道,越是强调对岸的危险,越能把台湾人推到民进党的怀里,至少在选票上是这样。 但这种做法对台湾社会来说是极其消耗的,它把岛内的政治环境越推越极端,让年轻一代从小就在恐惧教育里长大,以为大陆随时要打过来,却完全不去思考自己能不能在岛内安稳生活、未来有没有希望。 更荒唐的是,赖清德这种说法还会制造一种假象,好像台湾能单独和大陆对抗,好像只要喊几句口号,美国和盟友就会无条件支持。 可现实是,美国人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不是台湾老百姓的生活。军火卖给你了,钱赚到了,至于两岸民众是不是因此被卷入冲突,美国才不会管。 台湾的政客却偏偏要把自己包装成“民主守护者”,让台湾老百姓当前线,把岛内的民生问题硬生生变成国际冲突的筹码。 对比之下,两岸老百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和平交流、稳定发展。台湾人希望工资能涨、房子能降、日子能过得安稳。 大陆人希望去台湾旅游能更方便,朋友亲人之间交流能更密切。大家都是普通人,不是棋子,更不是某些政客嘴里的“对抗工具”。 当年两岸关系好的时候,多少台湾企业在大陆赚到了第一桶金,多少家庭因为两岸便利往来而团聚。那种真实的获得感,才是老百姓关心的东西。 可是如今被赖清德这一套危机感绑架,台湾民众被迫每天接受“大陆要吞并”的信息轰炸。越是焦虑,就越不敢去思考自己的处境。 你会发现,政治人物的高调喊话和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之间,永远有一道巨大的落差。政客喊的是“主权”,百姓想的却是“生活”;政客强调的是“敌对”,百姓需要的是“安稳”。 两岸之间的紧张,其实根本不必靠这种语言挑衅来加码。赖清德说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听上去像是某种“历史性定调”,但放到现实中,它不过是一次政治表演。 制造危机,掩盖矛盾,收割选票,这一套逻辑看似新鲜,其实是烂熟的老套路。只不过这次说得更狠,更直白。 但别忘了,政客的表演是短暂的,老百姓的生活是长久的。你可以靠口号赢一时的掌声,却不能靠口号让年轻人买得起房,也不能靠口号解决高物价。更不能靠口号让两岸之间的紧张真正消解。到最后受伤的,只会是普通人。 所以结论很简单,赖清德这一句“境外敌对势力”,不是危机信号,而是政治把戏。真正的危机,是当一个社会被口号绑架、被恐惧控制、被政客玩弄,而没有人敢再去讨论柴米油盐的那一刻。 台湾民众需要的,不是政客每天制造的敌人,而是一个能让生活安稳、交流顺畅的环境。两岸民众更需要的,也不是被迫对立,而是能够安心走动、平和生活的空间。当表演散去,生活才是最真实的主权。

0 阅读:9

猜你喜欢

丙灿说

丙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