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 10月4日,俄罗斯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枚导弹,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袭击。这是俄罗斯今年以来第25次对乌克兰发起大规模袭 击,俄罗斯主要使用无人机对乌克兰进行打击,此次俄罗斯大规模袭击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破坏乌克兰的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 乌克兰空军很快在社交媒体发声,称已拦截303架无人机和17枚导弹,但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天然气管道已被炸出多个缺口,局部供气直接中断。 这种“以无人机为主”的打法早有苗头。10月29日那次袭击,俄军就出动48架无人机重点打击乌基础设施,造成5人死亡,套路完全一致。 选在10月初动手,时机卡得太准。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入冬,天然气既是民生取暖的命脉,也是军工生产的能源核心,一炸就掐住了乌克兰的喉咙。 更狠的是“低成本耗战”的算计。无人机单架成本才几万美元,而乌克兰拦截用的导弹动辄上百万,打得起但绝对耗不起,这招太毒了。 俄罗斯的弹药供应也透着蹊跷。自身无人机产能早跟不上高强度消耗,外界早有消息称伊朗一直在暗中提供无人机及零部件,成了俄军的“弹药库”。 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已显露疲态。10月29日面对48架无人机仅拦截26架,这次面对381架的“蜂群攻击”,拦截率下滑是必然,根本扛不住饱和打击。 西方援助的短板彻底暴露。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私下抱怨,承诺的防空系统迟迟不到位,等装备运到,能源设施可能早被炸成废墟了。 俄军的目标绝不止于天然气设施。参考11月17日的袭击,俄军会连军工企业带配套能源设施一起打,就是要彻底瘫痪乌战争潜力。 这种打法早触碰了国际法红线。袭击民用能源设施违反《日内瓦公约》,联合国已多次谴责,但俄军根本无视,眼里只剩军事利益。 乌克兰没坐以待毙,已用无人机反击俄境内军用机场,但实力差距摆在那,反击力度远不及俄军攻势,根本改变不了战局走向。 更让乌克兰揪心的是西方援助的变数。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对乌援助大概率会缩减,这时候能源遭重创,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可怜的还是普通民众。去年冬天已有上百万人因能源设施被毁挨冻,今年袭击规模更大,无数家庭可能要在黑暗和寒冷中度过寒冬。 所谓的“军事打击”,本质是拿民生当筹码。这种不讲底线的打法,赢了战术却输了人道,永远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这场消耗战里,能源成了最残忍的武器。每一次管道爆炸,都连着无数平民的生计,可在博弈面前,这些似乎都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 10月4日,俄罗斯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枚导弹
梦中赏风月
2025-10-04 13:04:00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