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乌克兰总统宣布 10月4日,乌克兰与欧盟达成一致意见,七国集团利用被冻结在国外的俄罗斯资产收益,为乌克兰提供255亿美元贷款。 欧盟与七国集团这招"借刀杀人",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转手送给乌克兰,表面看是金融创新,实则是战争融资的里程碑事件。当西方首次将敌国资产收益直接用于战场时,现代战争的经济规则已被彻底改写。 俄央行在比利时Euroclear冻结的1983亿欧元,每年产生约34亿欧元收益。七国集团这次玩的套路是:用未来30年收益权作抵押,提前套现255亿美元。这种"资产证券化"操作,让乌克兰提前30年拿到俄方"赔款"。 但精妙之处在于风险转移:贷款由欧盟预算担保,万一乌克兰战败无法偿还,坏账将由欧盟纳税人承担。这种设计既给乌方输血,又不增加美国财政压力,是典型的金融战打法。 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最近直言"弹药短缺比兵力短缺更致命"。俄军每天发射炮弹量是乌军5倍,乌军炮兵有时每天只能打10发炮弹。这笔贷款到位后,乌军每月可获得4万发炮弹、300枚导弹和50架无人机。 更关键的是时间窗口,贷款首批50亿美元10月底到位,恰逢乌克兰泥泞季结束,是冬季反攻的最后准备期。这种时机拿捏,体现西方对战场节奏的精准把握。 普京已签署第758号总统令,授权没收西方资产"对等报复"。但现实是俄罗斯境内西方资产仅2880亿美元,且多是工厂设备,流动性远不如俄在欧金融资产。 更狠的是俄罗斯威胁"核保护伞"扩展。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暗示,可能向任何帮助扣押俄资产的国家"部署战术核武器"。这种升级威胁,让部分欧盟国家犹豫不决。 欧盟法律顾问开创性提出"收益使用权"概念:不没收本金,只转移收益。这既规避国际法关于财产保护的条款,又达到资金转移目的。比利时央行作为托管方,还设计"独立账户"隔离风险。 但隐患依然存在,俄罗斯已向国际法院起诉,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表态反对。这种法律争议,可能削弱美元霸权根基。 贷款用途显示极端务实:87亿美元用于弹药采购,73亿美元修复能源设施,45亿美元征兵津贴,25亿美元无人机,15亿美元星链服务。这种分配,反映乌军最急迫的需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购渠道。60%弹药将从韩国、土耳其采购,避免挤占北约库存。这种全球化采购,体现现代战争的后勤新特点。 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坦言,德军库存已降至"危险水平"。这笔贷款间接缓解欧洲压力,让德法能专注重整军备。但代价是欧盟将发行共同债券,负债率突破95%警戒线。 更深远的是军工转型,欧洲军工企业获得长期订单,开始扩建生产线。莱茵金属计划在匈牙利建新厂,这种产业转移将改变欧洲安全格局。 特朗普竞选团队放风称,若当选将审查贷款协议。但高盛分析报告指出,实际叫停可能性低——因为贷款资金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只是政治背书。 更现实的是商业利益。雷神、洛克希德等美国军火商已获得分包合同,这种利益捆绑,使特朗普难以完全推翻协议。 贷款协议要求乌克兰2033年起开始还款,年利率2.5%。但世界银行评估,乌克兰战后经济恢复需15年。更棘手的是担保条件:乌方需用未来关税和能源收入作抵押。 这种设计可能导致"战后殖民化"。西方资本可能控制乌关键基础设施,重演希腊债务危机后的资产贱卖悲剧。 印度央行加速减持美债,巴西推动金砖国家支付系统。这些动作反映新兴市场对"资产武器化"的恐惧。沙特甚至开始将部分原油交易转向人民币结算。 更微妙的是中国立场。中国持有1.2万亿美债,但近期连续减持。这种"安静撤离",是对西方金融霸权的无声抗议。 1918年协约国没收德国海外资产,导致恶性通胀和二战复仇主义。1945年美国马歇尔计划则通过援助实现长期控制。这次操作更像两者混合体,其长期影响值得警惕。 但新时代变量是核威慑。俄罗斯不是战败的德国,这种金融攻击可能引发更激烈反击。 11月美国大选结果影响贷款执行,12月欧盟需批准2025年预算包含担保条款,2025年3月首笔偿债到期。这三个时间点将考验协议的韧性。 特别要关注俄罗斯的反制。可能包括网络攻击SWIFT系统、在金砖国家框架内构建替代体系等。 结语:金融战的新边疆 这笔255亿美元贷款,标志着战争融资进入新纪元。当冻结资产收益可以直接转化为炮弹时,金融体系已成为不折不扣的战场。 但危险在于界限模糊。今天可以没收收益,明天就可能没收本金;今天针对俄罗斯,明天就可能针对任何国家。这种武器化的金融体系,最终可能反噬其创建者。 信息来源:G7国家从俄被冻结资产收益中向乌克兰提供265亿美元贷款 财联社2025-10-03 13:23
快讯! 乌克兰总统宣布 10月4日,乌克兰与欧盟达成一致意见,七国集团利用被
红楼背疏影
2025-10-04 10:10:45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