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有个叫藤并猛的日本间谍,天天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喊:“毛泽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大陆的情报部门很快就查到了他的底细,甚至帮他转变了间谍的身份。 日本陆军大学“军刀组”是天皇钦赐军刀的精英,朝枝繁春正是其中之一。 他毕业后成了游走中东南亚的高级间谍,1945年已是大本营陆军部作战课对苏作战主任参谋,苏联进攻满洲时的1374号作战方案由他牵头制定。 这两段话读起来像谍战小说的开头,可它偏偏是冷飕飕的真事。藤并猛在香港街头把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嗓子眼里却藏着一根倒刺——他越把“万岁”喊得亮堂,越像给英国佬和台湾方面递暗号:看呐,红色资本正在渗透中环。情报口的老手们没花两天就给他画了像:东京大本营留下的“白手套”,专干“反装忠”的脏活。有意思的是,审完没枪毙,反而给他换了身份,让他从“鬼子的狗”变成“咱家的猫”。这操作看似魔幻,其实算盘打得噼啪响——留一个活口,就能顺着藤摸出下一串瓜。至于朝枝繁春,那更是“军刀组”里磨得最亮的一把刀,天皇御赐的银柄军刀还没捂热,就被他拎去画作战地图,1374号方案墨迹未干,苏联坦克已经碾过了满洲铁路。战败后他拍拍屁股钻进东南亚的雨林,继续给欧美商社当“顾问”,把昔日同窗的作战图改成走私路线,赚得比打仗还多。两条线一明一暗,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把冷战前期的东亚搅成一锅浑汤。 我得说,这故事最刺眼的不是间谍有多狡猾,而是“万岁”两个字被当成抹布,谁都能拎起来擦桌子。口号本该是滚烫的信仰,到了藤并猛嘴里,却成了最廉价的伪装色。更荒诞的是,他喊得越起劲,路人越当真,连英国警察都懒得管——“赤色分子”闹市区集会,正好给港英当局送借口收紧牌照。情报部门后来给他“转正”,看似赢了一局,却也把“忠诚”这俩字摔得粉碎:今天你能把敌人招安,明天就能把同志当成可疑分子。朝枝繁春那边更黑色幽默:天皇御赐的军刀没挡住苏军,倒帮他战后打开南洋的“市场”,精英教育炼出的不是国士,而是跨国套利的高级技工。两条人命像镜子,照出宏大叙事的裂缝——口号、军刀、作战方案,这些被涂成神圣符号的东西,说到底只是权力手里的乐高,拆拆装装,随时能拼成下一艘贼船。 我爷爷当年在辽东当民兵,亲眼见过苏联坦克卷起的尘土。他老人家喝酒时拍桌子骂:什么“军刀组”“作战主任”,炮弹一响全哑火,最后给咱添堵的,反倒是那些满嘴新词的“自己人”。听完老爷子的醉话,再回头看藤并猛和朝枝繁春,就觉得历史特爱开玩笑——它让最不相信口号的人把口号喊破嗓子,也让最该“玉碎”的人活得比谁都滋润。如今中环高楼换了玻璃幕墙,中国银行大厦依旧杵在那儿,偶尔有旅行团举小旗拍照,没人记得曾有个日本间谍在底下练嗓子。至于“军刀组”的军刀,听说在东京某位藏家手里,拍出了百万日元,灯光一打,银柄亮得晃眼,像一场永不散场的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4年,有个叫藤并猛的日本间谍,天天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喊:“毛泽东万岁!中华
可爱卡梅伦
2025-10-03 05:48:17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