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又上热搜了。不是因为骂人,是因为他说的话,正被外交部悄悄引用。当初他写《C 形包围》,没几人当真,还觉得他杞人忧天。可现在你看,南海有舰巡航、台海定期巡逻、东海部署导弹,这些动作的区域,全是他当年书里画的关键点位。 谁还记得2010年《C形包围》刚摆上书店货架时的光景?那时候互联网上全是“和平崛起无外患”的声音,戴旭在书里用红笔圈出的南海诸岛、台海海峡、东海钓鱼岛,被不少人嘲讽成“纸上谈兵的地图游戏”。有军事论坛甚至开帖子调侃他“是不是谍战片看多了”,连一些学界人士都觉得,他把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说得太严重——毕竟那时候中国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家更愿意相信“经济合作能化解地缘矛盾”。 可戴旭那时候根本没心思跟人争论。他在书里写的每一个点位,都不是瞎画的。2009年他去海南调研,在三亚军港看到渔民说“外国军舰天天在九段线附近晃”,回来就把南海标注成“C形包围的 southern 缺口”;同年去福建沿海,听边防战士讲“台海风平浪静下全是暗流”,又在台海旁边画了个醒目的感叹号。那本书出版前,他熬夜改了八遍,出版社编辑劝他“别写那么尖锐,免得惹麻烦”,他却说“现在不提醒,将来要吃大亏”。 没人想到,十年后这些“地图上的点位”全成了现实。2020年美军“罗斯福”号航母闯南海,解放军立刻启动常态化巡航,而巡航路线,正好是戴旭当年在书里标的“南海防御中轴线”;2022年台海局势紧张,东部战区的联合演训区域,和他画的“台海战略缓冲区”几乎重合;去年东海方向部署新型导弹,位置也恰好在他强调的“第一岛链关键节点”上。更巧的是,今年外交部回应南海问题时说“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话里的逻辑,和《C形包围》里“守住南海才能打破外部封锁”的观点,简直是一脉相承。 当年嘲笑他“杞人忧天”的人,现在大多闭了嘴。有网友翻出2011年戴旭在高校的演讲视频,里面他说“别以为美国卖我们国债就不会动手,他们在亚太的军事基地,离我们的海岸线越来越近”,那时候台下还有学生笑,可现在再看,美国在日本冲绳的基地离台湾只有600公里,在菲律宾的新基地离南海岛礁不足500公里——这些距离,戴旭当年在书里都算得清清楚楚。 这哪是“杞人忧天”?分明是提前十年的“地缘预警”。戴旭的厉害之处,从来不是会画地图,而是能从看似零散的信息里揪出本质:2008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别人以为是经济合作,他却看到了背后的军事布局;2010年越南、菲律宾在南海挑事,别人觉得是小摩擦,他却警告“这是C形包围的试探”。现在外交部悄悄引用他的观点,不是因为他“火了”,是因为他当年说的风险,真真切切地走到了眼前。 可反过来想,这事儿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一个军人十年前的警告,要等到外部压力越来越大时才被重视?那十年里,要是早点把这些“地图点位”当成重点,是不是能少走些弯路?戴旭自己后来在采访里说“我宁愿我的书永远没人当真”——这话里的无奈,比任何热搜都来得沉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戴旭又上热搜了。不是因为骂人,是因为他说的话,正被外交部悄悄引用。当初他写《C
曼彤说世界
2025-10-03 01:20:11
0
阅读: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