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克农外出散步,一个戴草帽的老农朝他扔了一个纸团,直到他弯腰捡起纸团才离开,李克农打开一看,脸色大变:“快通知白崇禧,有人要刺杀他!” 一个看似平常的黄昏,一张揉成团的纸条,改写了抗战初期的一段历史。当李克农弯腰捡起那个纸团时,他绝不会想到,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隐藏着日本侵略者一个阴险的暗杀计划,而一个失散多年的老红军,正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拯救着一位国民党将领的生命。 1937年的南京城,战争阴云密布。淞沪会战刚刚打响,国共两党虽然建立了统一战线,但彼此间的猜疑和试探从未停止。就是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李克农作为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负责人,肩负着维系抗日合作的重要使命。 李克农这个人,说起来也是传奇。1899年生于安徽巢县,早年在上海做生意时就接触了革命思想。1926年加入共产党后,专门搞情报工作,脑子好使,胆子也大。到了南京后,他表面上是搞联络,实际上干的活儿比这复杂得多。 那天傍晚,李克农像往常一样独自外出。说是散步,其实是他收集情报的方式之一。走到一处巷口时,迎面来了个戴草帽的老农,手里提着菜篮子,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百姓。谁知道这老农走近后,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纸团,朝李克农扔了过来。 这个老农叫谭瑞义,其实是个老红军,只不过在战乱中跟组织失散了,流落到南京靠卖菜为生。前几天他在酒馆里无意中听到几个日本人说话,虽然听不懂日语,但反复提到白崇禧这个名字,再结合当时的形势,谭瑞义立马意识到不对劲。经过多方打听,他确认日本人要对白崇禧下手。 白崇禧当时可是个重要人物。作为桂系军阀的代表,同时也是国民政府的军事骨干,他提出的抗日主张对日军威胁不小。日本人自然想除掉这个眼中钉。谭瑞义知道这事儿的严重性,但他一个失散的老兵,怎么直接联系到白崇禧?思来想去,只能把消息传给八路军办事处。 李克农接到这张写着”日本人要刺杀白崇禧”的纸条后,脸色立刻变了。他深知这条情报的份量,如果是真的,关系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生死,而是整个抗日统一战线的稳定。 时间就是生命,李克农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派人调查谭瑞义的底细,确认消息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已经安插在白崇禧身边的地下党员谢和庚,将警告传达给白崇禧本人。谢和庚找了个汇报工作的机会,巧妙地提醒白崇禧注意安全防范。 白崇禧收到警告后,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开始布局。他有个妙招,故意放消息说自己要在清凉山别墅长住,实际上却住到了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同时在清凉山周围布下天罗地网,等着日本特务自投罗网。 果然,几天后的深夜,几个日本特务摸到清凉山别墅,准备动手。结果刚翻过墙就被抓了个正着。这些家伙随身携带枪械,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专业杀手。审讯后证实,他们确实受日本军部指派,专门负责暗杀中国军政要员。 这次行动的成功,不仅挫败了日军的阴谋,也让白崇禧对共产党刮目相看。虽然国共两党政治立场不同,但在抗击侵略者这点上,确实能找到合作的基础。白崇禧后来通过谢和庚,向那位提供情报的神秘人士表达了谢意。 李克农事后找到了谭瑞义,想安排他重新回到组织,但谭瑞义拒绝了。这个老兵选择继续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留在南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出力。他的选择让人敬佩,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爱国情怀。 这个扔纸团的故事,看似简单,实际上反映了抗战初期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各方力量的微妙关系。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们能够超越分歧,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合作,这种精神确实值得铭记。 一个纸团,串联起三个不同身份的人,也见证了那个特殊年代里的家国情怀。你觉得在今天,我们还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说说你对那个时代国共合作的理解。
1983年,最后一位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北京站站长”被捕了,他就是潜伏多年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