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一家经营20多年的公司,被环保局以没有经过环保验收为由罚款2万元。该公

社会望远镜 2025-10-02 17:03:06

辽宁大连,一家经营20多年的公司,被环保局以没有经过环保验收为由罚款2万元。该公司不服,将环保局起诉至法院,法院判了。

这家公司叫“海蓝日化”,老板姓张,大伙儿都喊他老张。上世纪90年代末,老张从国企下岗后,凑了几万块钱在郊区办了个小作坊,专门做洗涤剂。靠着用料实在、价格公道,生意慢慢做起来,后来扩建成正规厂子,现在厂里有60多个工人,大多是跟了他十几年的老员工。

去年春天,环保局来检查,说厂子缺了环保验收手续,要罚款2万。老张拿着罚单有点懵:“当年建厂时就想着把产品做好,让工人有活干,环保的事确实没太跟上。”但他没急着去法院,先把车间主任和技术员叫到一起:“罚款咱先放放,环保要是不合格,厂子早晚得黄,大家饭碗都保不住。”

第二天一早,老张带着技术员去了环保局。负责接待的王科长没想到企业这么快找上门,还以为会来吵一架。老张递上烟,笑着说:“王科长,咱不懂就问,您给指条明路,需要啥手续、上啥设备,我们马上办。”王科长看他态度实在,从档案柜里翻出2000年以来的环保政策文件,一张张摊开讲:“你们厂子属于化工类,废水、废气处理都得达标,这是最新的检测标准,你们先对照整改。”

接下来的两个月,老张把给儿子准备结婚的钱都拿了出来,凑了50多万,在车间装了两套废水过滤设备,又给锅炉加了脱硫装置。期间王科长带着监测站的人来了三趟,每次都拿着检测仪蹲在管道口测数据,“这块活性炭该换了”“沉淀池角度再调5度效果更好”,说得特别细。

法院开庭那天,老张揣着一沓检测报告和刚办下来的环保验收合格证进了法庭。法官问他为啥没请律师,老张说:“我没啥要辩的,以前是我们疏忽,现在手续全了,设备也合格了,以后保证按规矩来。”最后法院判决撤销罚款,理由是企业已主动完成环保合规,且处罚适用条款存在瑕疵。

现在海蓝日化的产品包装上多了个“环保达标企业”的标识,超市订货量比以前多了三成。前阵子区里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老张还作为代表发了言:“以前觉得环保是负担,现在才明白,守规矩才能走得远。”王科长后来也跟同事说:“执法不是为了罚款,是帮企业把好关,企业发展好了,咱们环保工作也好做。”

总结:这件事里,企业没把罚款当“终点”,反而当成整改的“起点”;环保部门没把执法当“对抗”,而是当成服务的“契机”。其实发展和环保从来不是对立面,企业主动担责,部门耐心指导,才能一起把日子过踏实。

0 阅读:458
社会望远镜

社会望远镜

放大现象,看清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