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体育生就是埋头苦练,练到脱水才算拼命。 现在发现,真正拼命的,是那些早上五点起床训练,下午四点还得翻开数学卷子的孩子。 他们不是不想学,是时间不够用。 训练六小时,文化课只剩零碎碎片,可高考不等人,政策也不等人。 2023年的新规清清楚楚:文化课达不到二本线六成,连高水平运动员资格都拿不到。 这不是苛刻,是现实。 我见过一个体校女孩,跳远成绩全省前三,可数学只考了78分。 她爸说,本来以为体育是出路,结果现在连报名都报不上。 这不是个例。 、一些体校试点“半日训练半日课”,结果升学率涨了15%。 不是训练变弱了,是时间分配对了。 美国的菲尔普斯能进斯坦福,日本的体育生要考试才能推荐入学,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是因为他们的系统允许他们既当运动员,也当学生。 我们不是要否定训练,是该问问:一个16岁的孩子,真的能一边练出奥运水平,一边把语数外都啃下来吗? 书包和运动鞋,不该是二选一。 它们本该一起装进人生。 体校不是训练营,是成长的土壤。 如果只给肌肉打底,不给脑子施肥,再强的爆发力,也撑不起一辈子。 别等孩子被淘汰了,才想起该给他们一本课本。
你觉得是上班更苦还是上学更苦?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