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奴隶如果怀了主人的孩子能母凭子贵吗?袁绍就是丫鬟生的,嫡子袁术直接叫他“吾家奴”。袁绍敢拿着四世三公的招牌装逼是因为他过继给了无子的二伯,在宗法上成了别人的嫡子。你猜那个生他的丫鬟“贵”了没有“子”贵了的,母都很难贵起来,更别提那些一直是“家奴”的庶子了 说起东汉末年的乱世,袁绍这名字一冒出来,就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家世好就能吃香喝辣。可仔细扒拉扒拉,他的底子其实挺尴尬的。袁绍家是汝南袁氏,号称四世三公,这可不是吹牛。从他高祖父袁安开始算起,袁安当过司徒,掌管礼仪和教育大事,那时候汉章帝刘炟在位,袁安帮着稳住朝纲,家族从这儿起就扎根官场了。接着他儿子袁敞接棒,当了司空,管着工程和刑罚,孙子袁汤更牛,升到太尉,执掌军权。这些人轮番上阵,到了袁绍的父亲袁逢这儿,又出任司空,叔叔袁隗还当过太傅,总共四代五人位列三公,这在当时士族圈子里绝对是顶流。袁氏一门靠着这层光环,在洛阳城里呼风唤雨,门生故吏遍天下,多少人巴着攀亲戚。可袁绍自己呢?生下来就踩了坑,他的亲妈不是正室夫人,而是个府里普通的婢女,地位低到尘土里那种。 婢女在汉代社会里,本来就是家奴一类,买来的或战俘转的,干的活儿从扫地到伺候起居,全包。袁逢府上人多事杂,这婢女怀上孩子后,日子也没翻身。史书上没提她名字,估计连个正式身份都没捞着。孩子生下来,袁绍就成了庶出,在宗法规矩下,庶子跟嫡子天差地别。嫡子是正妻生的,继承家业、祭祖的正牌继承人,庶子呢?顶多混个边角料,平时在家族里低人一等,吃穿用度都得看嫡兄弟脸色。袁绍小时候估计就尝过这滋味,兄弟们上学堂念经,他只能在边上听着,家族资源倾斜给嫡出,他想出头得靠自己折腾。袁逢一看,这儿子虽说血脉纯正,但搁在自己名下,名不正言不顺,容易被闲话缠身。袁逢有几个兄弟,其中二哥袁成没儿子,血脉要断,这时候过继就派上用场了。袁绍被过继过去,按宗法算,摇身一变成了袁成的嫡子,继承了叔叔那份家产和地位。这招在汉代挺常见,目的是保住宗族香火,避免一支绝后。可过继归过继,袁绍的生母呢?她还是那个婢女,没沾上半点光,继续在府里干粗活,估计到死都没进过祠堂。 袁术这事儿,就戳中了袁绍的痛处。袁术是袁逢正妻生的嫡子,从小锦衣玉食,骨子里那股傲气藏不住。等袁绍靠着家族名头在冀州站稳脚跟,诸侯们蜂拥来投,袁术一看不乐意了,直接甩出一句狠话,把袁绍贬成家奴。这话出自《后汉书·袁术传》,袁术气急败坏地说群人为什么不跟自己走,反倒跟家奴混。可见在袁术眼里,袁绍再怎么过继,也抹不掉庶出的影子。袁术自己野心大得很,后来还自封皇帝,可他这嫡子优越感作祟,处处针对袁绍,两人从兄弟变仇家,互相拆台,加速了袁氏的败落。袁绍呢?表面上借着四世三公的招牌拉人脉,实际骨子里知道这层皮有多薄。他在太学里混,结交豪侠,靠个人魅力聚拢人马,可家族内部的裂痕,从没愈合过。这也提醒人,门阀世家光鲜背后,血脉纯不纯,才是硬杠杠。 搁在汉代整个宗法体系里,袁绍这例子不是孤例,而是冰山一角。宗法制度从周代就定型,到汉时更严,核心就是嫡庶分明,维护贵族血统和财产不散。奴隶或婢妾生的孩子,母凭子贵?基本没戏。婢妾地位低,妾是买来或纳的,勉强有点名分,但婢是纯家奴,没名分。生子后,孩子随母贱,庶子一辈子顶着这帽子,除非特殊操作像过继,不然继承权零蛋。史书上多的是例子,比如《汉书》里记的那些贵族家,妾生子多半当附庸用,祭祖时站后排,娶媳妇也得嫡子点头。唐代虽说继承了汉制,但律法上还明文规定,妾扶正的继室算嫡妻,可地位总比原配低一截,生前死后待遇差。东汉时,宦官乱政,士族靠宗法抱团,可内部庶出问题一大堆。像曹操家,曹嵩过继给宦官曹腾,曹操虽说出身黄门奴,可他靠军功翻身,庶出标签也没挡住。可曹操是例外,大多数庶子就这么卡死。
曹丕被立为世子的那一夜,酒至半酣,许褚突然跪:“魏王,有一件事我憋了许久!“曹操
【7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