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在可能已经到了较量的关键 “决赛阶段”。眼下中国面临的最大麻烦,可能就是美国的两个招数,先是想搞经济收割,要是这招没成功,说不定还会冒险动起战争的念头。 在全球格局演变中,中美关系正步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节点。美国的经济施压与军事动作频现,是否会重演历史剧本?中国能否凭借自身体系化解危机?这番博弈的走向,悬念重重,值得深思。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外汇收入占总量的六成以上。 当国际油价从每桶40美元以上暴跌至10美元附近时,苏联预算赤字急剧扩大,工业生产链条中断,军备竞赛进一步耗尽资源。美国通过推动盟友增加石油产量和限制技术出口,加剧了这一过程,导致苏联内部改革加速但未能逆转颓势。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美国从中获益,美元地位巩固。进入21世纪,中美经贸摩擦升级。2018年起,美国对华征收关税,覆盖数千亿美元商品。 2025年2月,美国将关税提升至124%以上,针对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中国出口面临压力,但贸易结构已调整,对东盟、非洲的出口额增长超过20%。 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水平,黄金储备持续增加,提供缓冲。这些历史与现实交织,形成当前较量的基础。 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类似于对苏联的策略。 2025年,美国关税政策延续,平均税率上升36.8个百分点,涵盖中国商品的广泛范围。这一举措旨在减少对华依赖,推动供应链回流。但中国制造业体系完整,从手机到高铁,覆盖全产业链,不依赖单一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人民币结算比例在石油贸易中升至4%。 金融领域,美国金融机构曾参与中国企业交易,如2004年中航油衍生品亏损5.5亿美元事件。2006年,高盛购入工商银行股份,后套现获利数十亿美元。 但2023年,高盛20亿美元收购养猪场计划未果,中国加强农业控制。2025年,美国延长关税暂停90天,至11月10日,显示谈判空间。这些尝试反映出美国意图通过金融和贸易收割,但效果有限。 军事层面,美国在台海和南海动作增加。2024年,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次数上升,2025年南海联合演习达110次。美国情报报告指出,中国改装民用船只,可能用于两栖作战。 7月,美国驱逐舰接近南海岛礁,中国回应伴飞监视。美国否认被驱离,但公众调查显示,九成美国人认为紧张关系对本国不利。与苏联不同,中国经济多元化,外汇储备厚实,与40多个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华为案例显示,2019年芯片禁令后,中国自研产业链,2025年推出先进处理器。这些差异使美国老策略难以奏效。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5.2%,符合年度5%目标。 中国扩展贸易网络,对东盟出口持续增长,非洲矿产进口使用人民币结算。国防体系强化,南海巡航常态化。制造业链条完整,高铁等产品出口稳定。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提供支撑。 80家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总额约2740亿美元。2025年,中国避免直接对抗,推动互利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跨境使用比例上升。美国策略未完全实现目标,中国路径独立,全球贸易流通维持。 中美较量结局如何?你对美国经济收割与军事冒险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讨论这场博弈的未来走向。
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