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台的“耐心”,已经正式宣告用尽!岛内作家雁默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陆的统一路线图,已经画好,不再需要看台湾任何政党的脸色。 两岸交流的共识基础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双方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口头表述,形成后续对话的框架。这份共识推动两岸经贸合作逐步展开,台湾企业投资大陆增加,贸易额持续上升。进入2000年代,国民党执政时期以此为基础开展高层互动,2008年后航班直航开通,经济区开发项目增多。大陆当时视国民党为对话伙伴,期待通过政党渠道推进和平进程。但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否认这份共识,导致官方沟通中断。国民党内部也开始出现分歧,在选举中回避核心议题,只强调经济利益。2020年选举国民党败北,党内对政策进行调整,却未重申共识框架。2024年大选,国民党候选人模糊立场,只谈和平交流,导致支持率下滑。大陆通过发布会多次批评国民党思维消极,政策开始转向。 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的转变逐渐明显。过去国民党坚持共识框架,推动经济合作,如水果出口和旅游线路规划。但2020年后党内选战压力增大,开始回避国家认同,只谈补贴和订单。国民党主席在媒体上模糊表述,导致大陆失望。国台办多次回应指出国民党要价过高。2024年选举国民党败选,党内常委争执策略,有人想重拾旧框但声音弱。相比之下,民进党立场顽固,大陆早无幻想。国民党桥塌,耐心耗尽。大陆统一蓝图在高层会议中成型,2025年国台办重申坚持共识才能协商,反对分裂。政策转向人民层面,惠台措施直达基层,如青年创业基金和教育交流。海峡论坛2025年举办,7000多人参加,青年占比高。国民党内部分歧加剧,选战中回避共识。民进党加强对外联系。大陆行动跟进,军演环台,东部战区部队出动。 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源于政党动态观察。起初视国民党为桥梁,九十年代会谈后国民党推动合作,台湾货物运往大陆港口。国民党高层访问大陆讨论贸易细节,避免政治敏感点。那时国民党坚持框架,党内讨论强调搁置分歧。但国民党立场渐变,2020年后选战中回避认同,只谈利益。国民党在岛内媒体模糊处理,导致大陆转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025年惠台政策落地,金融支持福建融合发展,优化涉台营商环境。两岸融合示范区建设推进,拓展台胞参与渠道。国民党渐绿迹象显现,党内民调显示对共识动摇。民进党继续否认共识,推动社会控制措施。大陆统一进程不看蓝绿脸色,路线图标注时间节点。雁默在系列文章中分析国民党资格丧失,统一路径包括隔离策略和民心争取。 雁默的观点反映两岸关系转变。他在文章中指出大陆统一难题需解决障碍,如处理“中华民国”论述,无须顾及台湾接受度。2024年后大陆策略转向以武逼统,灰色作战逻辑显现。国民党内部会议少提共识,怕影响选票。民进党则推进纳粹化进程,从外交到经贸反渗透。大陆持续举办海峡论坛,落实对台31项措施后续,加快台商同等待遇,如参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享受税惠。2025年论坛发布新政策,聚焦重点产业合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国民党变化大,从寄希望对象变路人。2020年建议搁置共识,国台办批互信基础缺失。2024选举党主席避谈统一,只谈补贴。统一大势推进,过程看配合。雁默记录动态,强调耐心耗尽后进程加速。 大陆统一路线图强调不等政党信号。2025年展望推动交流扩大,三通恢复,各领域合作深入。军演环台,4月1日至2日马祖周边练兵,陆海空火箭军参与。和平计划并行,通过岛内外举措促民心转变。雁默文章谈大陆让利不断,却面临台湾恐惧,统一写入宪法。国民党拿军事权外交权不放,露馅。民进党推戒严,大罢免行动。大陆政策单一轨道,交流资金投向基层,渔村援助。国民党讨论策略,重拾声音弱。民进党机场登机华盛顿。蓝图不变,台湾政党作用剩挑方式,顺应顺利,顽抗艰难。惠台基金落地,水果出口教育交流全覆盖。国民党选战拿香拜访,回避共识。民进党顽固,大陆早不幻想。 两岸民心渐行渐远,时间对统一影响复杂。民调显示台湾支持维持现状者超9成,尽快统一比例低。国民党两岸新论述动摇,不提反攻大陆。民进党制造敌意,国民党拖延统一。大陆调整注重利益引导,但经济优惠遏止台独效果有限。自认为是中国人台湾民众减少。国民党改革步履蹒跚,2024败选归因蓝白合失败。两岸政党矛盾分裂社会。国民党顶级智囊预判2024为分水岭,不可能维持现状。民进党需创新沟通策略。国民党与民进党对立制约政局。两岸大交流对认同影响研究显示,从敌对到平静不易。国民党两岸政策演变确立台湾主体原则。
中国对台的“耐心”,已经正式宣告用尽!岛内作家雁默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陆的统一路线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27 17:43: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