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龙斌果然“郝聪明”,居然这样承诺郑丽文!一招妙棋用成滥棋! 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眼看打得火热,郝龙斌放出大招,公开承诺如果当选主席,郑丽文、罗智强这些竞争对手都要被“重用”。 这招本来是想秀一把大气,搞团结,没想到用多了,反倒让人觉得有点“套路味”太重。 国际媒体也看出了门道,称台湾政党选举里团结口号多,真正能打动人的少。今天这事,怎么看都像是一盘原本精妙的棋局,走着走着就走成了滥棋。 郝龙斌的承诺,原本是想搞点新花样。早在9月初上节目时,他就喊出口号,要“重用对手”,不管是郑丽文还是罗智强,大家只要愿意,通通可以进来当副主席。 到了9月29日高雄座谈会,他更是拍着胸脯,郑重其事地说,如果他当选,郑丽文一定有位置。 这种话在台湾蓝营的选举里并不新鲜,实际上,国际上不光台湾,像英国、法国、甚至美国的党内初选,也经常玩“团结”这张牌。 《金融时报》曾经分析过,这种说法能吸引中间那部分犹豫的选民,给人一种大家和气生财的感觉。 新华社也评论过,团结口号在选举初期容易刷一波好感分,提升候选人的形象。说到底,这种策略在理论上不算错,别人打的是路数,郝龙斌打的是气势,甚至有点“大家都要做兄弟”的意思。 但话说回来,妙棋要是下多了,难免让人觉得有点走味。郑丽文在9月29日的彰化座谈上,面对外界追问,虽然也承诺要“重用对手”,但没点具体名字,倒像是在应付作业。 郝龙斌这边更是把承诺挂在嘴边,几乎逢人就说,结果基层的反应从最初的“哎呦,这人有肚量”慢慢变成“怎么还是这套”。 回头看看美国2020年大选,拜登在初选时就喜欢画饼,承诺对手未来有“内阁职位”,但承诺多了,选民也就当耳旁风。 华尔街日报当时的分析很直白:承诺太频繁,大家就不信了。台湾这边也一样,根据最近的民调显示,60%的受访者觉得“重用对手”这类话题没啥新意,信任度直线下滑。 说白了,政治上有个词叫“边际效应递减”,一开始大家听着挺带劲,次数多了,效果基本归零。金融时报的专家也提醒,团结口号喊多了,反倒暴露党内裂痕,真功夫还是得靠行动。 再把镜头拉回到选举格局,郝龙斌、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四人各有算盘。郝龙斌手里有团结大旗,郑丽文则擅长模糊回应,罗智强作为年轻代表,话语权和人气都在蹿升。 至于张亚中,明显被边缘化,连“重用对手”的名单里都没他名字,活脱脱一个“孤狼”形象。新华社的分析很到位,台湾政党选举,最终还是得看个人魅力加上党内派系的平衡。 郝龙斌拼团结,郑丽文打模糊,罗智强拉年轻选民,张亚中则像一匹野马,自己闷头冲。环球时报曾报道,张亚中虽然有自己的一批铁粉,但因为不被主流派系接纳,很难形成合力。 说到底,这场选举谁会胜出还真说不准。国际惯例来看,光靠喊口号,胜率很难突破天花板。《金融时报》甚至总结过,过度依赖团结口号的候选人,胜率普遍低于40%。 台湾选民早就见识过各种套路,谁能拿出实打实的动作,谁才有可能笑到最后。团结是好,但光靠嘴说,没人买账。 这事儿放在国际视角下,其实也挺有意思。全世界的政党都要面对同样的问题,怎么让选民相信自己的团结不是嘴上功夫。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很精辟,真正能打动人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落到实处的行动。郝龙斌和郑丽文这回的操作,正好给大家上了一课:花招可以用,但用多了就成了套路,套路一多,选民立马就能闻出来。 国民党未来想要真正走远,形式主义那一套必须收一收。毕竟,选民不是傻子,政治也不是儿戏。 只有真刀真枪下场,才能应对2025年后更复杂的挑战。郝龙斌这盘棋,原本下得精妙,结果下着下着,棋局就变了味道。 参考资料:基层党员建议“邀郑丽文当第一副主席”, 郝龙斌:不能私相授受 2025-09-29 15:12·海峡导报
68%!第二场辩论后郑丽文再登顶,郝龙斌垫底,她最该感谢张亚中国民党主席选举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