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不能站在拉夫罗夫这一边!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一般辩论大会上公

士气沉沉 2025-09-29 20:51:41

这一次,不能站在拉夫罗夫这一边!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一般辩论大会上公开表示,俄罗斯支持印度和巴西成为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美国表示了强烈反对。我们虽然没说,肯定也不会支持。而且成为常任理事国,必须“五常”全部通过,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不用我们说,这个提议也不会成为现实。 拉夫罗夫在联大辩论中侃侃而谈,强调俄罗斯支持印度和巴西的“合理诉求”,理由是它们代表了新兴经济体的力量,能让安理会更公平地反映世界格局。 这番话背后,藏着俄罗斯的地缘算盘。俄罗斯和印度关系紧密,两国在能源、军事上合作频繁,比如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份额近年飙升,双边贸易额突破百亿美元。 对巴西,俄罗斯也拉拢有加,双方在农业和科技领域互动不少,巴西作为拉美大国,能帮俄罗斯在美洲扩大影响力。但拉夫罗夫的表态,更像是在西方孤立中找盟友,而非真心推动改革。 国际社会早有类似呼声,印度和巴西作为G4集团成员,和德国、日本一起,十几年前就联合提案要求入常,还拉拢了非洲国家支持,可每次都卡在五常的分歧上。这次拉夫罗夫再提,不过是旧事重演,没新意。 美国反应激烈,国务院发言人直接批评俄罗斯的做法“不负责任”,警告这会破坏安理会稳定。美国反对的理由很实际:安理会扩容可能降低决策效率,尤其担心印度和巴西入常后,削弱美国在关键议题上的话语权。 美国更倾向于支持日本或德国,这些国家与西方价值观更契合。但美国的强硬态度,也暴露了它对多极化趋势的焦虑。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投票中越来越抱团,美国在气候、人权等议题上常被孤立,拉夫罗夫的提议像根刺,戳中了美国的神经。 这波反对,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比如欧洲国家会重新评估立场,非洲联盟也可能趁机发声,要求更多代表权。国际舞台上的暗流,正因这场争执而涌动。 我们虽然没公开表态,但立场一目了然。中国对安理会改革一向谨慎,历史上多次强调“循序渐进”,反对仓促扩容。原因不难理解:印度和中国有边界争端,两国在地区影响力上竞争激烈; 巴西作为拉美领头羊,也可能挑战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领导地位。中国更倾向于维护现有秩序,避免安理会权力失衡。 这背后,是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每个常任理事国都在算计自己的利益,不会轻易让步。联合国改革讨论了几十年,五常分歧始终难解,比如法国和英国支持有限扩容,但俄罗斯和美国常唱反调。拉夫罗夫的提议,反而凸显了这种僵局,让改革之路更显漫长。 最关键的是,成为常任理事国的门槛高得离谱。联合国宪章规定,任何安理会改革必须得到所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这就像让五个合伙人全票通过新成员,现实中几乎不可能。 过去几十年,G4国家多次推动改革,还提出过增加非常任理事国的折中方案,但每次都因五常反对而流产。比如2005年,印度和巴西的提案就因美国和中国冷处理而搁浅。 这次拉夫罗夫再提,结局注定一样——五常中只要有一票反对,提议就泡汤。国际社会对此心知肚明,许多中小国家私下抱怨安理会“过时”,但大国们谁也不愿动自己的奶酪。这种制度性障碍,让联合国改革成了个死循环,年年吵,年年没结果。 拉夫罗夫的表态,终究是场政治秀,不会改变现实。印度和巴西的入常梦,还得继续做下去。但这场争执,也抛出了个大问题:安理会真的需要改革吗? 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旧秩序还能撑多久?你怎么看?印度和巴西有资格成为常任理事国吗?还是说,五常的否决权本身就是个过时的玩意儿?欢迎聊聊你的想法。

0 阅读:0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