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 那他如今的“战场”在哪? 是在BBC上用“加州独立”反问美对台军售,引爆海外1200万次观看;也是在华盛顿与美方闭门谈AI治理,提出“事故热线”方案。 对内,他牵头的智库报告能被部委采纳,写入自贸区改革方案;对外,自掏320万版税资助210名青年站上联合国讲台。 这或许点明了一种新的影响力路径:身份虽非“国家队”,但其专业输出与公共发声,在特定议题上的穿透力,可能已不亚于官方渠道。 那次关于美国对台军售的辩论,主持人话音刚落,他没直接反驳,反而抛出“加州独立”的话题。 他提到加州历史上多次出现独立呼声,甚至有过公投动议,反问主持人:“如果加州真要独立,美国政府会同意吗?会允许其他国家向加州出售武器吗?” 这一连串反问让主持人当场语塞,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迅速发酵,最终刷出1200万次播放,把“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道理,用西方受众熟悉的逻辑拆开揉碎了讲透。 这背后不是即兴发挥,而是他翻遍美国各州独立运动史料,琢磨出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沟通策略。 也是在华盛顿的那场闭门AI治理会谈,中美双方代表各执一词,讨论陷入僵局时,他拿出一份厚厚的方案,提出“AI事故热线”机制:就像冷战时期的美苏热线,中美两国在AI领域建立实时沟通渠道,一旦出现算法失控、数据泄露等风险,双方能第一时间对接,避免误判。 这个建议把抽象的“治理”变成了可操作的步骤,让原本剑拔弩张的会场气氛缓和下来。 后来有参会者透露,这个方案里提到的“分级响应机制”,连技术细节都考虑到了,显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真正懂AI技术、又懂国际规则的人才能提出的折中方案。 对内,他牵头的智库报告总能戳中改革的痛点。去年那份关于自贸区跨境数据流动的报告,没停留在“要加快改革”的口号上,而是带着团队跑了全国12个自贸区,访谈了200多家企业,发现外资企业最头疼的是“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流程不透明”。 报告里直接建议“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制度,明确评估时限”,这些建议后来被某部委采纳,写进了最新的自贸区改革方案。 有企业负责人说,以前办数据出境审批要跑半年,现在按新流程,一个月就能搞定,这背后是智库团队把企业的“吐槽”变成了可落地的政策。 对外,他更舍得“下血本”。几年前他出版了一本国际关系方面的书,拿到320万版税,没买房没买车,全捐给了“青年全球治理倡议”。 这个项目选拔21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青年,资助他们去联合国参加相关会议,还请外交官、学者给他们做培训。 有个非洲青年在联合国发言时,引用了他教的话“国际规则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段视频在当地传开后,不少年轻人开始关注全球治理。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轻时也想过站上国际舞台,现在有机会帮年轻人实现,值了。” 这或许点明了一种新的影响力路径:身份虽非“国家队”,但其专业输出与公共发声,在特定议题上的穿透力,可能已不亚于官方渠道。 他不用官方头衔,却用专业能力赢得话语权;不靠行政命令,却用务实建议推动政策落地;不占体制内资源,却自掏腰包培养青年力量。 这种“非官方”的影响力,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来的?是多年外交经验积累的底气,还是对国际规则的深刻洞察?未来,这样的“民间声音”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菲律宾最近不跳了,高志凯功不可没!高志凯教授太牛了,总能精准打击敌寇的软肋,打
【185评论】【234点赞】
香瑤媚柳
参赞才厉害,见多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