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梗成真!美国陆军部长,中国的技术现在看起来很有效,可当我们遇到战争和冲突的时刻,我们能够迅速削弱他们这些能力。 “曾经你们有先进装备,我们有钢铁意志;现在我们的钢铁有了意志,倒要看看你们的意志还在不在。” 这句在中国军迷圈流传的梗,最近突然被美国陆军部长的一番话照进了现实。 在一档播客节目里,他对着麦克风笃定地说,中国的技术现在看起来很有效,可当我们遇到战争和冲突的时刻,我们能够迅速削弱他们这些能力。 话里话外的自信藏不住,但细品却透着股说不清的底气不足。 这番言论很快在军事圈引发热议,倒不是因为美军宣称的“削弱能力”多令人震惊。 而是这种“先承认对手优势,再强调自身底气”的逻辑,恰恰是中国过去在装备落后时常用的表达。 要弄明白这背后的门道,得先从这场访谈的来龙去脉说起。 这位陆军部长在访谈中没绕弯子,直接承认中国在神经网络连接、有人无人协同这些新技术上的进步。 甚至坦言这些技术发展快到超出他的认知,没法预测交战结果。 但话锋一转,他话里话外都在强调“削弱”二字,说美军有办法打断中国的技术链路,等战场回归地面,靠士兵的意志和决断力就能赢。 这话听着熟悉,分明是把中国当年的“意志制胜论”换了个主语。 可美军真能像说的那样“迅速削弱”中国的技术能力吗?他们的底气主要来自电子战和太空战手段。 美军太空军有款叫“牧场”的陆基电子战系统,能通过电磁干扰阻塞卫星通信频段,2024年北约演习里还模拟过截获假想敌卫星指令。 按军事专家张召忠的分析,美军可能会先搞信息压制,瘫痪指挥系统,再用远程打击摧毁关键设施。 但这些手段在实战中到底好不好使,俄乌战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俄罗斯用电子干扰让美国援助的JDAM炸弹命中率降到一半以下,GPS信号一断,昂贵的精确武器就成了“睁眼瞎”。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有应对。 珠海航展上亮相的TY14反辐射导弹,能靠红外成像精准识别雷达和诱饵,专门盯着美军的干扰源打。 YLC-8B反隐身雷达能在复杂电磁环境里抓出隐身目标,抗干扰能力经过了实战化测试。 就连精确打击都没把宝全压在卫星制导上,2024年联合利剑演习里,激光制导炸弹能精准命中桥梁特定部位,精度控制在3米以内,就是为了防备对手的电子干扰。 美军想靠老一套的电子战“削弱”中国技术,恐怕没那么容易。 有意思的是,美军现在强调的“意志制胜”,恰恰是中国当年的“传家宝”。 上世纪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就是在装备代差巨大的情况下,靠指挥员的战术智慧和士兵的拼劲打赢了硬仗。 可时代早变了,现在的中国既有“钢铁意志”的传承,又有了福建舰航母、歼-20隐形战机这些“钢铁硬货”。 反观美军,2024年886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看着吓人,可分摊到全球400个军事基地。 再加上印太司令部153亿美元的专项开支,实际能投入到技术突破上的资金早已捉襟见肘。 这种反差背后,是美军的战略焦虑。 他们嘴上说能“削弱”中国技术,实则清楚在芯片、量子通信、高超音速这些关键领域已经落后。 俄乌冲突里,美军习惯的“GPS依赖症”被打回原形,士兵不得不重新学用地图和罗盘作战,这恰恰暴露了其技术体系的脆弱。 要是真信了“意志能当技术用”的论调,很可能重蹈阿富汗撤军的覆辙。 当年美军意志够坚定,可战略误判照样让他们狼狈收场。 说到底,美军的这番言论更像给自己打气的口号。 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是芯片、算法和能源链的整合,单靠意志就像用长矛对抗无人机,勇气可嘉却不顶用。 未来十年,中美博弈的焦点会从“强权对抗”转向“智权竞争”,谁能在人工智能、太空感知、抗干扰通信这些领域占得先机,谁才真正掌握主动权。 回到那位陆军部长的话,“迅速削弱”的底气终究要靠技术说话,而不是嘴硬。 中国既不会因为对手的口号沾沾自喜,也不会放松技术升级的脚步。 从“美军意志论”的兴起,能清晰看到中美军事博弈的趋势已经变了,天平正在向掌握技术优势又保有战斗意志的一方倾斜。 而守护这份优势,最终是为了让和平不被强权挑衅,这才是军力发展的真正意义。
网络梗成真!美国陆军部长,中国的技术现在看起来很有效,可当我们遇到战争和冲突的时
拾九观人间
2025-09-29 13:46: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