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并非“不想”建国,而是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由于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反对、内部领导力量的缺失、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战争的结果,导致错过了建国的最佳时机。 其核心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阶段来理解: 1. 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拒绝接受 这是最关键的节点。当时联合国181号决议提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领导人接受了该方案,尽管他们并未获得全部想要的领土。 然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一致拒绝了该方案。主要原因有: · 认为方案不公:尽管阿拉伯人口更多,但分到的领土却更零碎,且多为贫瘠之地,而犹太国则获得了更多沿海肥沃土地。 · 拒绝分割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普遍认为,整个巴勒斯坦是一个完整的阿拉伯土地,不容分割。他们不承认犹太人有在此建立独立国家的合法权利。 · 对自身实力的误判:阿拉伯国家自信能通过战争击败新生的以色列,从而独占整个巴勒斯坦,无需接受一个他们认为不公平的分治方案。 因此,在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的结果反而使以色列占领了比分治决议更多的土地,而计划中的“阿拉伯国”领土被以色列、约旦和埃及瓜分。建国机会就此丧失。 2. 1948-1967年:缺乏有效的建国主体 战后,巴勒斯坦地区被三方控制:以色列、约旦(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埃及(控制了加沙地带)。这一时期没有统一的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巴勒斯坦人处于流离失所和分散状态,没有一个能代表全体巴勒斯坦人、并有能力建国的政治实体。 · 被阿拉伯国家“代表”:周边阿拉伯国家(如埃及、叙利亚)虽然口头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但更多是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并未真心帮助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甚至有意吞并巴勒斯坦土地(如约旦吞并西岸)。 3. 1967年之后:领土被占,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剩余巴勒斯坦土地。这使得建国变得更为困难,因为: · 建国所需的领土处于军事占领之下。任何建国行为都必须与以色列谈判并获得其同意。 ·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 逐渐成为巴勒斯坦人的代表,并在1988年象征性地宣布建国,得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承认。但这只是一个政治声明,因为实际领土仍在以色列控制下。 总结 巴勒斯坦未能建国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 · 在有机会时(1947年),由于拒绝妥协和误判形势而选择了战争。 · 在战争失败后,又失去了领土和统一的领导力量,被周边国家裹挟。 · 当民族意识觉醒并有了代表机构(PLO)时,土地已被占领,建国变得举步维艰。 这个历史包袱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巴以冲突的格局,也是和平进程中最难解的结。
伊朗这个选择,真是把很多人看迷糊了。他们一边高高兴兴地接收咱们的红旗-9BE防
【117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