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为何发动三次中东战争?根源、动机与抉择 需要首先明确的是,“发动”一词在

上岸放烟花 2025-09-24 11:43:42

以色列为何发动三次中东战争?根源、动机与抉择 需要首先明确的是,“发动”一词在中东战争的语境中具有复杂性。除了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由英法以三国策划)是明确的主动出击外,以色列在1948年、1967年和1973年的三次关键战争中,其角色更准确地说是“先发制人”或“被动应战后的主动反击”。其战争行为深植于其独特的国家安全困境、历史创伤和地缘政治现实之中。 一、1948年:独立战争——为生存而战 这并非以色列“发动”战争,而是为建立国家生存权而被迫进行的战争。 1. 联合国分治决议与阿拉伯世界的拒绝: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社群(Yishuv)接受了该决议,但阿拉伯国家联盟和巴勒地的阿拉伯高级委员会断然拒绝,认为在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划分出一个外国移民的国家是不合法的。 2. 内战爆发与外部干预威胁:决议通过后,犹太社团与阿拉伯社团之间的内战立即爆发。1948年5月14日,英国委任统治结束,以色列国宣告成立。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五国联军从多个方向同时入侵新生的以色列。他们的公开目标是“将 Zionists 扔进大海”,扼杀这个刚诞生的国家。 因此,1948年战争对以色列而言,是一场生死存亡的防御战。其“发动”的是保卫独立的战斗,目的是击退入侵者,确保国家的存活。这场战争的结果奠定了以色列的生存基础,但也造成了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为后续冲突埋下了种子。 二、1967年:六日战争——先发制人的绝地反击 这是以色列最经典的一次先发制人的战争,其动机源于极度严峻的安全威胁。 1. 战略环境的急剧恶化:1967年5月,埃及总统纳赛尔采取了一系列激进举措: · 要求联合国紧急部队撤离:驻扎在西奈半岛缓冲区的联合国部队应埃及要求撤走。 · 封锁蒂朗海峡:埃及军队进驻沙姆沙伊赫,宣布禁止所有前往以色列埃拉特港的船只通行。这对以色列南方唯一的出海口构成了致命封锁,被以色列视为明确的战争行为(Casus Belli)。 · 军事同盟形成:埃及与约旦、叙利亚签署共同防御条约,对以色列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2. 国民的生存恐惧与政府的决策: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充满敌意的言论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让整个以色列社会笼罩在“第二次大屠杀”的阴影之下(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的记忆此时仍极为鲜活)。以色列政府面临抉择:是坐等被攻击,还是主动出击打破包围圈?在经过反复权衡和外交努力(试图寻求美国等大国解除封锁未果)后,以色列内阁最终做出了艰难决定。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倾巢而出,发动先发制人的空袭,几乎全歼埃及空军于地面。随后以装甲部队迅速击败西奈的埃及军队,并顺势夺取了东耶路撒冷(原由约旦控制)、约旦河西岸、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这场战争的核心动机是打破战略包围,消除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其结果是戏剧性地改变了中东地图,以色列获得了战略纵深,但也开始了对大量巴勒斯坦人口的长期占领。 三、1973年:赎罪日战争——遭遇突袭后的反击 这场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主动发动,旨在收复失地。以色列是遭受袭击的一方。 1. 阿拉伯国家的战略目标: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决心洗刷1967年的耻辱,收复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他们选择了犹太教最神圣的节日“赎罪日”(Yom Kippur)发动突袭,当天以色列全国停工、放假,军队戒备降至最低。 2. 以色列的情报失误与初期溃败:1973年10月6日,埃、叙两国军队同时从南、北两线发动大规模进攻。以色列情报部门(如“摩萨德”)虽然收到了一些警告,但高层做出了严重误判,认为阿拉伯国家不敢发动全面战争。导致战争初期,以色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防线几乎崩溃。 3. 从防御到反攻:在顶住最初的猛烈攻势后,以色列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凭借其军队的韧性和战斗力,逐渐稳住阵脚,并最终扭转战局:反攻渡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第三军团;并推进至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40公里处。 因此,在1973年战争中,以色列并非“发动者”,而是遭受突袭后,为挽救国家于危亡而进行的绝地大反攻。其战争行为的目标从最初的“生存”转变为“赢得决定性军事胜利以迫使对方谈判”。 总结 纵观三次战争,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背后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对生存安全的极致追求。 · 1948年是为夺取生存权而战。 · 1967年是为避免即将到来的毁灭而先发制人。 · 1973年是为回应突袭、避免战败而全力反击。 每一次战争都深刻地塑造了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念:必须依靠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主动的战略决策,才能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种“安全第一”的思维模式,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以色列的内外政策。

0 阅读:1
上岸放烟花

上岸放烟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