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K字签证,面向全球STEM领域青年科技人才,

云景史实记 2025-09-28 01:10:19

中国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K字签证,面向全球STEM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无需国内单位邀请或雇佣,可独立申请,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研、文化交流、创业及商务活动。 这一政策被印度媒体广泛解读为美国H-1B签证的替代选择,尤其在美方大幅提高签证费用后,不少印度IT工程师和毕业生考虑来华发展。 要知道印度人可是 H-1B 签证的绝对主力,美国移民局的数据摆着呢,2024 年超过 70% 的获批者都是印度公民,湾区新获批的里面一半都是印度籍工人。 以前申请费也就几千美元,印度 IT 企业靠着给美国客户派工程师,一年能赚不少钱,像塔塔咨询、印孚瑟斯这些大公司,全靠这模式撑着业务。 可现在一张签证要 10 万美元,这哪是收费,简直是断人财路。就说印孚瑟斯,2024 财年拿了 2504 份 H-1B 新签证,按新规得花至少 2.5 亿美元,这成本谁扛得住?难怪英国《金融时报》说,驻场派遣在财务上根本不可行了。 印度 IT 业本来就指着美国市场吃饭,57% 的收入都来自美国,这行业还贡献了印度 8% 的 GDP,直接间接雇了 2000 万人。 10 万美元的签证费砸下来,利润率得缩水 1%,盈利少 6%,小公司直接倒闭,大公司要么涨价丢客户,要么退回老模式,怎么选都吃亏。更别说普通工程师了,这费用差不多是高级工程师两年的工资,普通毕业生想都别想,H-1B 直接成了 "富人专属" 签证。 就在印度人愁得没辙的时候,中国的 K 字签证刚好站出来了。2025 年 10 月 1 日起就能申请,专门给 STEM 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只要是知名高校毕业的学士以上学历,或者在科研机构做过相关工作,就能办。 最关键的是啥?不用中国这边有公司雇你、邀请你,自己就能申请,这比 H-1B 非得靠雇主担保灵活多了。而且入境后能干的事儿也多,教书、搞科研、文化交流,甚至自己开公司、做商务都行,停留期和有效期还比其他签证更便利。 印度媒体鼻子灵得很,《印度时报》《商业标准》立马就刊了 K 签证的申请攻略,社交媒体上全是讨论的。毕竟印度人最看重出路,以前一门心思奔美国,现在路被堵了,中国这边敞着门,自然要琢磨琢磨。 有经验的 IT 工程师算得明白账:去美国光签证费就压得喘不过气,还得看雇主脸色,万一被解雇签证就失效;而来中国,自己就能申请,成本低不说,发展空间还大,中印矛盾在饭碗面前根本不算事儿。 印度的外包企业更精明,已经在打转移业务的主意了。以前他们把开发测试环节放印度,现在想着挪到中国一二线城市,借着 K 签证把印度工程师带过来干活。就像塔塔咨询,之前都能去日本开分公司,来中国拓展业务一点不奇怪。 要知道中国的科技产业链全,人力成本比美国低,市场还大,把业务放这儿,既能避开美国的签证坑,还能降低成本,简直是双赢。杰富瑞的分析师都说这是 "10 万美元变局球",逼着印度 IT 业改路子,中国刚好成了最好的新选择。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不是炒作?还真不是。美国现在 H-1B 申请人数突破 70 万,实际名额才 8.5 万,中签比中彩票还难,印度人就算愿意掏高价,也未必能拿到签证。 而中国的 K 签证没有抽签这一说,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办,外交部还在升级申请系统,优化流程,就是为了让人才来得方便。 印度 IT 巨头早就开始减少对 H-1B 的依赖,2015 年到 2023 年,七大 IT 公司的 H-1B 用量从 1.5 万个跌到 6700 个,现在有了 K 签证,肯定会加速往中国布局。 说句实在话,中国现在早就有资格吸引全球人才了,以前大家总盯着自家人才出国,其实敞开大门招国外青年才俊才是大格局。 印度的 IT 人才确实有两把刷子,微软、谷歌的 CEO 都曾是 H-1B 持有人,要是这些人才来中国的科技公司、科研机构,不管是搞人工智能还是软件开发,都能带来新活力。 而且他们来了之后,能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中国企业也能借这个机会拓展国际业务,这是多好的事儿。 虽然现在中印还没有直航,合作得慢慢试水,但长期来看,只要有实实在在的机会,人才肯定会用脚投票。美国把路堵死,中国把门打开,K 签证成为 H-1B 的替代选择,根本不是媒体瞎猜,而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印度 IT 人要吃饭,企业要生存,中国要发展,这三方需求凑到一起,K 签证想不火都难。 美国这是把到手的人才往外推,中国则是顺势而为接过来。等到 10 月 1 日政策落地,肯定会有一批印度工程师拿着 K 签证来中国,印度外包公司的办公室也会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写字楼里。这不是预言,是美国高价签证费和中国开放政策共同推出来的结果。

0 阅读:3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