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为人贪财好利,却时常对人吹嘘,说他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晚清官场

绝世剑王 2025-09-27 20:22:14

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为人贪财好利,却时常对人吹嘘,说他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晚清官场流行一段顺口溜:“涂宗瀛偷窃;刘秉璋抢掠;潘鼎新骗诈;惟李瀚章取之有道。” 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正缺少一位掌管粮饷的主管人员,他想起了世交之子李瀚章,便邀请李瀚章担任粮台总理一职。 之后,靠着曾国藩的推荐,李瀚章的仕途顺遂,到了同治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成为一方大员。 到了光绪年间,官场上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涂宗瀛偷窃;刘秉璋抢掠;潘鼎新骗诈;惟李瀚章取之有道”。 这几人都是湘淮军的骨干成员,却在贪腐这条路上走出了截然不同的 “路子”:当时担任湖南巡抚的涂宗瀛,喜欢耍小聪明,常常借着办理公务的机会,暗中克扣粮食与钱财;曾任浙江巡抚的刘秉璋,行事则更为粗暴,直接纵容下属强行征收赋税、掠夺百姓财物;而时任广东巡抚的潘鼎新,行为最为恶劣,收取他人钱财后却屡屡违背承诺,使得送钱求办事的人怨声载道。 和他们相比,李瀚章的 “敛财方式” 显得格外 “体面”,他只收取那些能帮人办成事的钱财,要是事情办不成,就分文不取。 有一位候补知县,揣着两千两银子前来拜访李瀚章,希望能获得一官半职,一个多月后,他竟然真的接到了担任汉阳知县的任命。 要知道,汉阳是长江沿岸的富庶之地,仅仅是码头征收的厘金,就足够当地官员赚得盆满钵满。 事后,李瀚章还特意派人给这位知县传话:“征收厘金时不要过于苛刻,给商户们留条生路,他们自然会记着你的好。” 这位知县按照李瀚章的叮嘱去做,果然不仅“政绩”出色,口碑也很好,后来升任知府时,还主动送上五千两银子来 “回报恩情”。 有一个大盐商想要垄断两淮地区的盐业,扛着一万两银子来到李瀚章府上,却被李瀚章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李瀚章的管家代为传达他的想法:“盐引的发放是朝廷定下的规矩,没办法更改,但想要多领取三成的份额,这件事可以办,你再补上两千两银子的差价就行。” 最终,这位盐商用较少的钱财办成了大事,逢人就称赞:“李大人是给多少好处就办多少事,从来不会胡乱许诺。” 即便在官员调职这件事上,李瀚章也能处理得让双方都“满意”,有一位道台送了三千两银子,希望能调到广东任职,李瀚章却劝他说:“广东气候潮湿闷热,你年迈的母亲在家中,恐怕难以适应那里的环境,江苏离你的老家更近,而且那里的职位也更好。” 道台听了之后,反而对李瀚章感激不尽。 李瀚章身材高大魁梧,但性格却温和,从来不会说话急躁、态度严厉,更不会弹劾自己的下属。即便是遇到有贪腐行为的同僚,他也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做深究。 有一次,李瀚章的下属被人状告,李瀚章不仅没有追究责任,反而还为下属打圆场。”这种 “包容” 的态度,让他在官场上拥有极好的“人缘”,当然说好点是“人缘”,其实就是沆瀣一气。 在向上打点方面,李瀚章每年的 “炭敬”“冰敬”,他从来没有遗漏过,比如给军机大臣送一万两,给尚书送八千两,就连同乡的京官,他也会送上几百两。 曾经有一位御史弹劾李瀚章 “贪污无度”,朝廷派来调查此事的官员刚到武昌,就收到了李瀚章早已准备好的 “程仪”(路费),再加上京城中的同僚们纷纷为李瀚章说情,这件事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弟弟李鸿章的权势,也是李瀚章的极大“依靠”。每当有人想要对付李瀚章时,一想到李鸿章,就不得不仔细权衡利弊,不敢轻易行动。李家一门两位总督,早已在官场上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势力,这也让李瀚章的贪腐之路走得更加顺畅无阻。 光绪二十五年,李瀚章病死。朝廷得知这一消息后,竟然赐予他 “勤恪” 的谥号,“勤” 代表着勤奋努力,“恪” 代表着恭敬谨慎,这样带有褒奖意义的谥号,对于贪腐的李瀚章来说,简直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