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政府宣布了! 9月26日,印度政府刚刚宣布,要在2026财年下半年向市场借钱6.77万亿卢比,这可是一笔大钱。 其实他们早就计划好了,今年总共要借14.82万亿卢比,上半年已经借了8万亿,下半年这6.77万亿就是按计划行事,目的就是不减掉建公路修码头这些能拉动经济的大开支,还要咬着牙把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4.4%。 说到这儿,先得提一句,印度这几年经济增速数据确实抢眼。 2024年下半年,印度GDP增速一度冲到7.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属实不低。 但你要问这增长靠什么撑起来的?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政府拼命砸钱搞基建。 印度财政收入没那么快跟上,眼下只能不断借钱填窟窿。 要知道,2024财年印度的财政赤字已经占到GDP的4.8%。 这回想把赤字率降下来,压力不小,基本上是靠压缩其他花销、加快收税、再拼命借钱来“走钢丝”。 而且印度的公共债务一直在涨。 2025年,印度的债务规模预计会超过GDP的84%。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全国一块背债,压力没法轻松。 国际组织也多次提醒,债务太高容易出问题,但印度政府还是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毕竟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底子,但没钱只能靠借,说到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外部环境也不太给力。 2025年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频频创新低,到了9月已经跌到历史最弱水平。 卢比贬值直接导致外资撤离,投资人一看不稳妥,钱就往外跑。 印度的国债本身利息就高,货币再不值钱,还钱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上台后,全球利率环境收紧,新兴市场国家融资成本进一步抬高,印度自然也跟着吃紧。 其实,政府大手笔借钱修基建,这种玩法并不新鲜。 很多新兴经济体都这么干过。 比如我国也经历过大规模基建拉动经济的阶段,但我国财政底子厚,而且投资效率高,产业链配套全,能形成真正的持续增长。 而印度目前的财政能力、管理水平、投资效率,和我国比还有不小差距。 说白了,印度现在更多是靠“借新还旧”,时间长了难免压力山大。 说到这里,其实印度政府也不是没意识到问题,财政部、央行这几年都在试图加强债务管理,想办法增加税收、提高财政透明度。 但要彻底解决财政赤字和债务高企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基建投资如果效率跟不上,项目一旦烂尾或回报太低,最终吃亏的还是国家财政和普通老百姓。 短期来看,大规模基建投资确实能让经济数据更漂亮,也能带动一些就业和产业,但背后巨大的债务压力、财政赤字、民生压力等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缓解。 长期下去,如果收入跟不上支出、投资效率不高,难免会陷入“借钱修路,路修好了还没钱还债”的恶性循环。 基础设施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打牢财政基础,提升投资效率,让经济增长真正惠及普通人。 印度接下来会怎么走,官方还没公布更远的计划。 眼下来看,想靠大规模举债搞基建,把经济体量迅速做大,路子并不轻松,挑战还不少。 参考:印度政府表示2026财年下半年下半年将通过债券借入6.77万亿印度卢比——新浪
日本和全世界都沉默了9月24日,日本政坛爆出了一个大新闻,高市早苗突然扔出一
【39评论】【1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