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误用白酒给1月大孙子冲奶,妈妈:喝了120ml,孩子当时才1个多月“我回去时孩子全身泛红 浑浑噩噩的” 看到这消息,心都揪成一团。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娃,肝肾功能还没长好,哪经得住120毫升白酒的折腾?医院的医生说,孩子送到时已经出现酒精中毒症状,呼吸都带着酒气,抢救了半天才稳住体征。妈妈在病房外哭到发抖,说奶奶平时很疼孩子,就是眼神不太好,把厨房柜子里的白酒当成了水,冲奶粉时还念叨“这水咋有点怪味儿”。 奶奶蹲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手里攥着空酒瓶,眼泪啪嗒啪嗒往地上掉。“我老糊涂了啊……”她一遍遍地拍自己的大腿,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旁边的亲戚想劝,张了张嘴又把话咽回去——谁都知道,这不是故意的,可酿成的伤害已经刻在孩子身上。 这事儿在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有妈妈说自己婆婆曾用米汤泡馍喂刚出生的宝宝,“说她们那时候都这么喂”;也有人分享,老家的长辈总觉得“白酒能消毒”,给孩子擦身子时恨不得倒半瓶。这些代代相传的“老经验”,在科学育儿的今天,成了藏在孩子身边的隐形炸弹。 儿科医生在短视频里急得直摆手:“婴儿的肝脏代谢能力连成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哪怕一点点酒精,都可能影响大脑发育。”他展示的案例里,有孩子因为误喝米酒昏迷,有孩子被用酒精擦手心退烧导致中毒,“老一辈的爱没错,但方式得跟上趟”。 最让人难受的是孩子的眼神。在监护仪的绿光里,小家伙闭着眼,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偶尔哼唧一声,听得人心头发紧。妈妈握着他的小手,指甲深深掐进自己的掌心:“以后哪怕出门买个菜,都得把奶粉和水摆得清清楚楚,再也不敢大意了。” 其实类似的意外,很多都源于沟通的缺位。年轻父母忙着上班,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总觉得“老人有经验”,却忘了把科学喂养的细节讲透。就像冲奶粉该用多少度的水,哪些东西绝对不能碰,这些在年轻人看来是常识的事,对没接触过育儿知识的老人来说,可能就是盲区。 社区的育儿课堂最近人满为患。有奶奶戴着老花镜记笔记,把“禁止酒精接触”几个字圈了又圈;有爷爷拿着手机录医生讲课,说要回去给老伴儿反复看。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说:“以前养娃靠瞎碰,现在得听科学的,可不能因为自己不懂,害了孩子。” 爱孩子的心,老一辈和年轻人一样滚烫。只是这份爱,需要配上正确的方法。就像那位自责的奶奶,她或许不懂什么叫“酒精中毒”,但一定知道孩子难受时,自己的心比谁都疼。多一点耐心讲解,多一些细致提醒,才能让这份爱,真正护着孩子长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奶奶误用白酒给1月大孙子冲奶,妈妈:喝了120ml,孩子当时才1个多月“我回去时
老乡最是味儿
2025-09-26 23:05:43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