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80岁加入中国国籍,资助70名中国学生留他就是让德米里拜

熹然说历史 2025-09-26 22:43:04

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80岁加入中国国籍,资助70名中国学生留他就是让德米里拜尔。 一位法国贵族后裔,放弃优渥的生活来到中国,一待就是40年。他把法国的退休金全部用来资助中国贫困学生,自己却吃着馒头泡面度日。这位老人的名字叫让德米里拜尔,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国际友谊。 让德米里拜尔1919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显赫的军事世家。他的祖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空军的缔造者之一,父亲则是二战时期的空军司令官。按理说,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让应该继承家族荣耀,在法国过着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可命运却给他安排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二战爆发后,年轻的让放弃学业参军,不幸被俘,在德军工厂做了四年苦工。战争结束后,他完成了在格勒诺布尔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学业,开始周游世界。走过50多个国家后,1968年,让来到香港,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他在香港一待就是8年,就为了学好中文,等待进入中国大陆的机会。 1976年,中法签订文化交流协定,57岁的让终于如愿以偿,被派到西安外国语学院教法语。刚到学校,让就被眼前的情况震惊了——整个法语系连一台录音机都没有,学生们只能跟着老师干巴巴地学发音。更让他吃惊的是,很多优秀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面临辍学。 从那时起,让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拒绝中方的工资,只领法国大使馆的薪水。他说,发展中的中国更需要这笔钱。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生活开销压缩到最低——早餐一个馒头,晚餐一碗泡面,两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轮着穿。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让回法国探亲时,别人都是大包小包往回带奢侈品,他却拖着装满录音机、收音机的行李箱。这些在当时的中国还很稀罕的教学设备,他一件不留全送给了学校。为了帮助更多孩子,让用自己的中文名”米睿哲”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 陕西安康石泉县的山区,让去了不知道多少次。山路难走,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爬。有时赶上下雨,摔得满身泥也不回头。30多年间,他资助了7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孩子后来有的成了医生,有的当了老师,都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 让对中医特别着迷。他患了多年的结肠炎,看遍西医都没治好,结果被西安的中医师杨晨光用针灸治愈了。这让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自己研究,还写了《简明中医外科学》等著作。更了不起的是,他开始资助中国学生去法国学医,目的是让他们学成归来,把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带回中国。 为了帮这些留学生,让可谓费尽心血。光是帮杨晨光医生办出国手续,他就忙活了整整四年。学生到了法国,吃住行他全包了,自己的退休金基本都花在学生身上。他对这些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学成之后必须回中国。 1994年,法国政府授予让最高荣誉——拿破仑勋章。可让接过勋章后,转手就送给了西安外国语大学永久收藏。他说,这份荣誉是在与中国人的友谊合作中获得的,应该与中国人民分享。 1997年,78岁的让获得了中国永久居留权,成为陕西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虽然标题说他80岁加入中国国籍,实际上他是获得了永久居留权,这在当时已经是外国人能获得的最高待遇了。 晚年的让依然坚持做慈善。他拿着每月一万多元的法国退休金,经常出现在西安的贫民区,给流浪汉买吃的,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买文具。2014年,95岁的让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10月10日,96岁的让在西安去世。按照他的遗愿,遗体捐献给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让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贵族精神不是挥霍享受,而是心怀大爱、无私奉献。他跨越万里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名利,而是真心实意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事。如今,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有他的纪念碑,每年都有人去献花。他资助过的学生们也都记得这位法国爷爷的恩情,把爱心传递下去。 让德米里拜尔走了,但他的故事还在继续。如果你也被这位法国老人的事迹感动,不妨说说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奉献的外国友人?或者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际友谊?

0 阅读:164

评论列表

无法理解

无法理解

1
2025-09-26 23:21

伟大的国际友人!赞!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