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攥着没声的学习机,问上三年级的儿子咋弄,他头都不抬甩来一句:“这都不会,你个老六!”我当时就愣了,后来才摸清,他小嘴像揣了“梗匣子”。 “滚粗”成了口头禅,说“不好意思”要拐个弯喊“报一丝”,连“家暴妆”都能当新鲜事儿跟同学聊。倒也不是所有梗都讨厌,“YYDS”“栓Q”顶多是孩子耍酷的花背心,可听见他把“唐氏综合征”叫“唐人”,把“白嫖”挂在嘴边显时髦,我心里就发紧。 之前听他老师说,改运动会作文,满篇都是“燃爆了”,找不着半句“汗珠滚过鼻尖”的实在话。还有调查说,过半娃觉得自己“嘴笨笔秃”,书没读几本,梗倒记了一箩筐。 娃总觉得梗是“圈子暗号”,却把自己圈成了小格子。平台得架好“过滤网”,我和老师也得引着他读“床前明月光”,教他分场合用梗。毕竟好语言该暖人心,不是戳人痛,你说对不?
我攥着没声的学习机,问上三年级的儿子咋弄,他头都不抬甩来一句:“这都不会,你个老
喵苗不可言
2025-09-26 19:03:2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