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早在11年前,中俄刚敲定CR-929合作项目时,不少人都盼着这能是“强强联合”的典范——中国有大飞机市场和制造能力,俄罗斯有航空发动机技术,按理说能一拍即合。 可没想到俄罗斯从一开始,就打算“留一手”。就说发动机和航电系统,明明中国已经能拿出更先进的航电设备,俄罗斯却非要坚持用自己那套落后的,说什么“要符合俄标”,其实就是怕中国学走核心技术; 至于关键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俄罗斯更是藏着掖着,只肯提用老款的PD-14,对刚研发的PD-26绝口不提,生怕中国接触到最新技术。 就因为俄罗斯这“小心思”,CR-929项目硬生生拖了好几年。双方光是在设计标准、技术选型上就吵了无数次,俄罗斯一会儿要改机身材料,一会儿要调整机舱布局,说到底就是不想让中国掌握主导权,更不想把核心技术共享出来。 结果呢?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原定的首飞时间一推再推,最后没办法,中国只能决定拆分项目,自己搞C-929大飞机,这才算把主动权攥回到自己手里。 那时候俄罗斯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中国离了它的发动机就玩不转,依旧抱着技术不肯放。 转折点出在俄乌冲突之后。西方对俄罗斯搞起了全面封锁,航空产业链直接断了——原本从欧洲进口的航空材料、精密零部件进不来,PD-35发动机(PD-26的升级版)的研发一下子没了下文,连现有的飞机维修都成了难题。 这时候俄罗斯才慌了神,想起了中国这个合作伙伴,也终于愿意放下戒心,主动提出要把PD-26发动机拿出来,想靠这个挽回合作。可它没料到,这几年中国根本没闲着,早就把精力放在了自主研发上。 中国的“长江”系列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就是这几年憋出来的“硬货”。其中CJ-1000A发动机,专门为大飞机设计,涵道比达到10以上,推力、燃油效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已经进入试飞验证阶段,不少数据比俄罗斯的PD-26还亮眼。 更关键的是,CJ-1000A的核心零部件全是国产的,从叶片到控制系统,没有一样需要依赖国外,完全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按照现在的进度,等C-929大飞机首飞时,大概率会搭载CJ-1000A发动机,根本用不上俄罗斯的PD-26了。 俄罗斯现在拿PD-26出来,多少有点“马后炮”的意思。以前抱着技术当宝贝,不肯真心合作,现在自己遇到麻烦了才想起让步,可中国已经不需要了。 说到底,还是中国靠自己的坚持和投入,把主动权握在了手里。要是当初俄罗斯能敞开心扉,好好合作,说不定CR-929早就飞上天了,双方也能实现双赢;可它偏偏要搞“技术封锁”,最后不仅丢了合作机会,还让自己陷入了被动。 如今,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大飞机需求,未来说不定还能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俄罗斯呢,受限于产业链断裂,航空技术发展越来越慢,想靠PD-26重新打开合作大门,恐怕是难了。
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早在1
瑶风拂素笺
2025-09-26 17:53: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