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也要生娃!著名经济专家郑秉文直言:生不起孩子,可暂时求助亲戚朋友,应该往前看

花开半夏香 2025-09-26 17:06:51

借钱也要生娃!著名经济专家郑秉文直言:生不起孩子,可暂时求助亲戚朋友,应该往前看,抓住有效生育期! 郑秉文教授“借钱生娃”的说法一出来就没人买账,根本原因是这话说得太不接地气,完全没碰着年轻人不愿生娃的真正难处,反倒把养家的重担往亲戚身上推,可如今谁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真要开口借钱,最后亲戚都没法做了。 就拿身边的长辈来说,70 岁左右的老人,退休金大多也就几千块,可医疗健康支出占比就高达 32%,比吃饭的钱还多。平时买点药、定期体检就得花去大半,遇上住院更是要掏空积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精打细算,哪还有余钱借给别人生娃? 就算是中年亲戚,大多正背着房贷车贷,孩子可能刚上小学,光课外辅导费、兴趣班一年就得好几万,城镇家庭的教育支出平均占总收入的 23%,一线城市更是高达 35%-45%,等于把一个人的工资全搭进去了,自家开销都紧巴巴的,根本腾不出钱来帮衬别人。 再说年轻人自己的难处,哪是借点钱就能解决的?养个孩子从出生到 18 岁,普通家庭平均得花 53 万多,城镇中等收入家庭更得 60 到 100 万。 就说最基础的,奶粉一桶三百多,一个月得四桶,纸尿裤一包一百五,一个月三包,光这两样每月就一千六百多,还没算体检、疫苗这些必需开销。等孩子到 3 岁,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一年最少六千,民办的就得两三万,想送托班更难,全国 0-3 岁托育供给才 5.5%,一线城市私立托育机构每月要六千多,比很多人的房租还贵。更别说以后的学区房,优质学区房溢价普遍 30%-80%,北京西城区一套 60 平米的老破小能卖到 900 万,相当于普通家庭 30 年的总收入,这笔钱借都没地方借。 年轻人自己的日子本就过得捉襟见肘。现在很多双职工家庭,夫妻俩月薪加起来也就一万多,扣除房贷车贷,剩下的钱刚够日常开销。绵阳的调查显示,86.4% 的人都觉得生育养育成本高是最大难题,可不是吗?要是再养个孩子,根本没有缓冲余地。而且职场对育龄女性也不友好,28% 的女性孕产期收入会下降,26.6% 生完孩子再找工作都难,本来收入就不稳定,再背上外债,日子根本没法过。 就算真的开口借钱,后续的麻烦更让人头疼。有研究调查了上千人,75.1% 的人都说钱借出去后,亲戚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因为亲戚之间借钱,大多不好意思写借条,近一半的借贷连还款期限都没定,另一半没签任何书面协议。 借钱的年轻人可能觉得 “先借着,以后再还”,可债主心里难免着急,又不好意思催,催多了伤感情,不催又担心钱要不回来。最后 71% 的人会因为金钱压力和亲戚疏远,69.1% 甚至彻底断了来往,几十年的亲情就毁在一笔钱上,谁愿意冒这个险? 郑教授说要抓住有效生育期,可年轻人不是不想生,是真不敢生。全国出生人口不到十年就少了近一半,绵阳的调查里,想生三孩的才占 2.9%,86.4% 的人都愁经济负担重,37.1% 没人帮忙带孩子。 现在养孩子不只是花钱,更要花时间,双职工家庭得全家轮班,父母负责辅导作业、接送兴趣班,祖父母负责做饭,一天得花 6-8 小时在孩子身上,就算借到钱解决了开销,没人带娃、职场歧视这些问题还是没解决。而且育儿补贴根本杯水车薪,三孩最高补 3 万,对比动辄几十万的养育成本,简直是九牛一毛。 说到底,年轻人不愿生娃,是因为生育背后的经济压力、职场困境、公共服务缺口等一堆实际问题没解决。亲戚们自身难保,根本帮不上忙,强行借钱只会伤了亲情。这些实实在在的难处,显然没被 “借钱生娃” 的说法考虑到,自然没人买账。 信源:《专家称养娃难可暂时求助亲戚》——济宁新闻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4
2025-09-26 20:40

为什么又去找亲戚朋友麻烦,这个应该由国家助力才对,因为孩子长大了为国家作贡献拉动内需

用户10xxx42

用户10xxx42

2
2025-09-26 21:01

你猜一定有人借钱给你?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

1
2025-09-26 20:42

还房贷车贷,给物业水电,医疗教育,日常生活开支都去找亲戚吗?那亲戚又找谁借?

花开半夏香

花开半夏香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