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突然发声,俄罗斯可以有条件妥协。妥协的条件是:一,是乌克兰必须中立。二,欧美必须解除对俄罗斯的所有经济制裁。三,乌克兰必须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 俄乌冲突的僵持局面,突然因俄罗斯外交部的一声表态出现了松动。在第三轮伊斯坦布尔谈判结束一个多月后,俄外交部罕见公开表示,俄方愿意就冲突解决作出有条件妥协,随之抛出的三项条件,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这次发声打破了此前的谈判僵局。俄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了妥协的核心内容:乌克兰必须保持中立地位,欧美需解除对俄所有经济制裁,同时乌克兰要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这三条条件并非首次出现在俄乌交涉中,2022 年冲突初期的谈判草案里,俄方就曾提出过类似的中立化要求,只是当时未能达成共识。 乌克兰的中立地位始终是俄方关注的核心。普京此前多次提及,北约东扩是引发冲突的关键诱因,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潜在可能,被俄方视为直接安全威胁。俄方此次重提中立要求,与 2022 年提议中 “由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提供安全保障” 的思路一脉相承,本质上是希望通过中立化条款消除西部边境的军事压力。 解除经济制裁的诉求,则指向冲突持续带来的民生压力。欧美制裁已让俄罗斯能源出口、粮食贸易等多个领域受限,即便通过转向亚洲市场缓解了部分影响,长期制裁仍对国内经济造成拖累。俄方将制裁解除与妥协挂钩,显然是想借助谈判为经济松绑。 克里米亚问题的立场更显强硬。自 2014 年以来,俄罗斯始终将克里米亚视为固有领土,此次将其纳入妥协条件,相当于要求乌方彻底放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诉求,这与乌克兰此前 “恢复 1991 年边界” 的主张形成直接对立。 条件抛出后,各方反应迅速分化。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并未直接回应,只是重申 “停火不能以领土让步为代价”,这与此前第三轮谈判中 “拒绝撤出四州” 的态度保持一致。 欧美国家的表态则更趋谨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 “需与盟友协商”,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次提出质疑,认为俄方提议可能是 “争取时间的障眼法”,延续了此前对俄谈判诚意的怀疑。 土耳其作为多次谈判的东道主,很快表达了积极态度。土外长费丹表示已准备好为新一轮会谈提供场地,毕竟此前三轮谈判中,双方已在战俘交换等问题上积累了合作基础,仅 2025 年就完成了超 5000 人的战俘释放,最近一次更是达成 1200 人规模的交换共识。 俄罗斯的妥协姿态并非毫无铺垫。8 月中旬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会晤后,美方就透露正推动泽连斯基与普京直接会面,而俄方在此前的谈判中也已展现灵活,同意将黑海航行安全等议题纳入讨论范围。此次明确提出三项条件,更像是将潜在诉求转化为具体谈判框架。 目前,乌克兰尚未给出正式答复,欧美国家仍在内部协调立场。但俄罗斯主动释放的妥协信号,已让停滞的和平进程出现转机。外界注意到,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已表示 “随时准备提交立场备忘录”,而乌方也未完全关闭对话大门,这场持续多年的冲突,似乎终于迎来了更具实质性的谈判可能。
俄罗斯情报部门发现,在乌克兰背后,不仅仅有北约,还有一个隐藏的势力!俄罗斯情报部
【6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