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多天大的女婴突然便血,月嫂却说是“假性例假”,奶奶不放心,带着孩子到医院一看,发现女婴患上结肠炎、肝功能损害、病理性黄疸等疾病,需要立即住院,宝爸越想越气,将月嫂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孩子的医疗费、误工费等90357元,法院竟然这样判! 9月23日,潇湘晨报的一则消息,引发了很多家庭的深思。 赵先生和妻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经历了无数次期盼与焦虑,终于在一番努力下,妻子顺利怀孕,孕期的每一次检查、每一次胎动,都让夫妻二人既紧张又兴奋。 尤其是临近预产期时,他们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他们都没有育儿经验,面对一个脆弱的新生命,既兴奋又害怕自己照顾不好。 为了确保宝宝出生后能够得到最专业的照顾,两人提前两个月就开始筹备。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翻看各种育儿书籍和论坛,甚至向朋友打听口碑最好的月嫂机构。 经过一番比较和筛选,赵先生和妻子最终选择了一家口碑极佳的月嫂机构,并签约了一位高级母婴护理师。 机构介绍里写着,她有十余年的育儿经验,不仅熟悉新生儿的喂养、洗护、睡眠规律,还懂产后母亲的身体调理和心理疏导。 签约那天,赵先生和妻子心情复杂,妻子紧张地问:“她会不会太严格?会不会不喜欢我们家的作息?” 赵先生安慰道:“她是专业的,正因为她懂育儿,我们才放心交给她,我们只要认真听她的建议就行。”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杨月嫂动作熟练,换尿布、喂奶、洗澡,每一个步骤都干净利落;她还会教赵先生和妻子如何给宝宝拍嗝、调整睡姿,夫妻俩心里踏实又安心。 就在宝宝出生十多天的时候,妻子突然发现自己的产后衣物上出现了血迹,起初,她以为是身体的正常恢复,可仔细看后,颜色和量都让她有些心慌。 她低声问杨月嫂:“这……会不会不正常?” 杨月嫂却异常镇定,仿佛根本不把这件事当回事,她边检查边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假性例假’,产后偶尔会有一点血,是正常的。” 赵先生在一旁皱起眉头,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但杨月嫂两次三番地强调:“真的没事,这血不是问题,不会影响身体恢复。” 她的口气干脆、专业,看得出经验丰富,但也带着一种让人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妻子在月嫂的专业和自信面前,选择了相信。 但是奶奶,看着孙女的情况却觉得十分不对劲。女婴皮肤略显发黄,精神不振,吃奶时哭闹不止。 她心里一阵隐隐的担忧:“这孩子这么小,不应该有这种状况。”于是,她坚持要带孙女去医院检查, 来到医院,一切终于真相大白。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告诉他们:女婴患有结肠炎、肝功能损害以及病理性黄疸,情况严重,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医生强调,如果延误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听到这个消息,赵先生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心中一股怒火冲上脑,原本信任的高级月嫂,不仅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反而反复安抚和误导,导致孩子的病情恶化。 经过考虑,赵先生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孩子和家庭的权益。他找到律师,将杨月嫂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孩子的医疗费、误工费以及其他相关损失,总计90357元。 今年9月,北京三中院的判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法院认定,孩子的疾病并非先天带来,与后天喂养或照料不当有高度关联。 杨某作为专业护理人员,未能识别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构成“重大过失”,需赔偿2万元。 月嫂机构也没能如愿脱身,法院驳回了其“仅为居间介绍”的说法,判定其作为服务提供方,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必须退还1万服务费。 真正的信任,绝不应是盲目托付,它需要从业者过硬的技能、机构严格的监管,更需要消费者自己保持一份清醒和审慎,否则,所谓的专业服务,最终可能只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赌博。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北京,10多天大的女婴突然便血,月嫂却说是“假性例假”,奶奶不放心,带着孩子到医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9-26 14:51:46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