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凉皮摊到香港旅行社:一位81年妈妈的酸甜路 19岁揣着两百块钱来深圳时,

宏伯看美食 2025-09-26 12:43:31

从深圳凉皮摊到香港旅行社:一位81年妈妈的酸甜路 19岁揣着两百块钱来深圳时,我从没想过人生会像大芬村的画框,框住过烟火气,也装过漂泊的风。在大芬地铁站旁支起凉皮摊的那年,凌晨三点的城中村还浸在凉雾里,我就得蹲在煤炉旁揉面,面团要揉到能拉起透明的膜才够筋道,冬天冷水冻得指尖发僵,就哈口热气接着搓。夏天的铁皮棚像扣在头上的蒸笼,汗珠子砸在案板上溅起小水花,混着辣椒油的香,倒也熬出了滋味——有个常来的工地大叔,总蹲在摊前就着蒜水扒凉皮,说“你这凉皮比家里媳妇做的还暖”,后来他帮我把笨重的摊车推到路口,那双手上的老茧蹭过车把,留下几道白印,我记到现在。摊车换成六平米的小门面时,我在墙上贴了张红纸,写着“今日凉皮售罄”,夜里关店后摸着凉冰冰的门板,第一次觉得深圳有了我的一小块地方;再到能坐下二十桌的家常菜馆,我甚至学会了用计算器算流水,看着数字往上跳,以为日子总算能稳稳当当歇口气。 直到儿子要去香港读书,我把刚盈利的餐厅关掉的那天,站在店门口看新老板换招牌,红布扯下来时,我盯着“转让”两个字,手指把围裙攥出了褶子——那围裙上还沾着昨天炖排骨的油渍,是儿子最爱吃的菜。跟着跨过关口,原以为是新生活的开头,却成了手心朝上的日子:没有身份证,找工处处碰壁,连便利店收银都问“有没有香港身份证”。只能守着积蓄算着花,菜市场里挑最蔫的青菜,老板切下来的菜根都要揣回家,煮水给儿子泡方便面;衣服捡打折到标签泛黄的款,有次给儿子买校服,攥着钱在店里转了三圈,最后选了打折的旧款,回家缝补时,线针戳到手心,血珠渗出来,我赶紧擦了怕他看见。最慌的时候,是期末儿子把成绩单拍在桌上,红叉像密密麻麻的针,他梗着脖子喊“你根本不懂香港的题”,我盯着那些弯弯绕绕的英文题目,眼泪砸在分数栏上,躲在出租屋楼梯间咬着袖子哭——我抛了打拼多年的生意,背井离乡,却连教他写作业都力不从心。 为了贴补家用,我跟着邻居做起代购。第一次去尖沙咀扫货,手里攥着七八个客人的清单,在化妆品柜台前记色号,记着记着就慌了神,怕买错挨骂,只好把每个色号都拍下来发微信确认。拖着装满奶粉和护肤品的行李箱过关时,轮子在水泥地上“咕噜咕噜”响,像在数我熬的夜。有次箱子轮子突然卡壳,几十斤的货压得我直不起腰,只能抱着箱子一步一步挪,肩膀被背带勒出两道红印,渗着汗疼得钻心。走到地铁站时,手机响了,是儿子的声音:“妈,我今天作业全对,老师还夸我了。”我蹲在站台边,看着来往的人潮,眼泪砸在箱子上,倒觉得那重量轻了不少。到家时,他正趴在桌上整理错题,台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小小的一团,却突然让我觉得,这出租屋也有了暖烘烘的光。 如今儿子考上大学,我在香港旅行社做销售,接待着从内地来的游客,听他们说“想尝尝地道小吃”,总会想起大芬村的凉皮香——想起凌晨揉面的雾,想起工地大叔的蒜水,想起围裙上的排骨渍。那些揉面磨出的茧、盘店时的不舍、蹲在站台掉的泪,都成了儿子成绩单上的对勾,成了他打电话说“妈,我拿奖学金了”时的雀跃,成了我现在下班路上,能在便利店安心买一支草莓冰淇淋的甜。原来人生哪有白走的路,那些酸掉牙的过往,就像凉皮里的醋,初尝呛得慌,最后都酿成了裹着辣椒油的回甘。 打工经历 广东打工回忆 打工岁月的艰辛 打工人生经历 打工生涯感悟 打工心情日记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