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是躲过处罚,是罚了又犯,犯了又罚,罚单堆成山,新品照样上。 2015年,它因“屏幕之王”被罚60万,当场下架、道歉、立规矩。 可没过几年,2024年,上海罚它80万,说“史上最强2亿像素”吹过头。 北京再罚50万,SU7说“全球最低风阻”,没标测试条件,直接暂停新品广告备案——这是头一回。 江苏又来一记闷棍:直播说“全网最低价”,查无实据,再罚80万,还得在直播间挂15天整改告示。 不是没人管,是管得越来越狠了。 国家把小米拉进50家重点监测名单,广告必须3秒内标“广告”二字,不标直接封号。 同一企业一年两次违规,新品广告直接停摆——小米汽车,成了第一个被停的。 粉丝说“小米脸皮厚”,其实是节奏太快,罚单还没消化完,新发布会又来了。 发布会一场接一场,广告词换得比手机型号还勤。 你刚看到旧罚单,它新海报已经挂上热搜。 不是法不管,是小米跑得太快,监管在追。 消费者别信“米粉洗地”,看公示。 处罚公告里写的每一笔钱、每一句整改,才是真话。 广告法没失效,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慢慢卡住脖子。
小米17系列定金盲约量较上代翻倍卢总刚刚宣布了,小米17系列定金盲约量较上代翻倍
【3评论】【1点赞】
大白菜
广告做了,影响力产生了,罚100万又怎么样?产生的影响力价值不止100万吧?也许这就是人家一种宣传策略……
轨迹
吹多了,就看作耍猴吧
用户74xxx80
几十万的罚款,正好被小米那出来炒作一番,维持热度,雷的营销手段就是在不停的制造话题
用户14xxx16
有点贾会计的味道了,不过说实在的,以前贾会计还真的有些创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