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9岁时,娶了妻子王弗。王弗有个很大的毛病,她喜欢躲在幕后偷听苏东坡和客人谈话。 王弗是苏轼的恩师、眉州名士王方的女儿。 婚后第二年,苏轼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在这一次科举考试,苏轼凭借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惊艳了所有考官。尤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更是连连称赞,直言道:“此人的文章,日后必定能在天下独树一帜。”苏轼从京城载誉回乡后,家里的客人就多了起来。有谈诗文的学子,有拉关系的官员,还有想结伴出游的友人。每次苏轼在堂屋和客人说话,王弗就悄悄立在屏风后面,一句话也不插,只静静听着。等客人走了,王弗才出来,把听到的话细细跟苏轼拆解。碰到说话模棱两可、总顺着苏轼意思说的人,她就提醒:“某人说话没个准头,净捡你爱听的讲,没必要跟这种人深交。” 要是有人上门套近乎特别殷勤,她又会劝:“这种人跟人热乎得快,将来疏远也必定快。” 后来这些话全应验了,苏轼才慢慢品出味来。王弗出身书香门第,却从不张扬自己懂学问,苏轼读书时她默默陪在旁边,丈夫忘了典故她还能悄悄提醒。苏轼后来在墓志铭里写她“敏而静”,乱世里读书人想站稳脚跟,光有才华不够,还得会识人。 后来苏轼被贬密州,夜里梦见亡故十年的王弗,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词句。他该是记着那些年屏风后的提醒,才懂这份陪伴有多珍贵。
司马光宴请四方,主客尽欢而散后,苏洵却留下来问:刚才那个几个月没洗澡、邋里邋遢像
【91评论】【111点赞】
金石贴金
既然这么恩爱,那还纳什么小妾
和平使者 回复 09-25 22:37
拿现在的观念去套古人就是搞笑。而且王弗死的早,比苏洵还早,后来葬在苏家祖坟,苏轼纳妾都是到了黄州的事情
和平使者
不是婚后第二年苏轼决定前往京城,而是张方平建议苏洵带着2个儿子直接去京城应试,苏洵于是赶紧给两个儿子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