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赚翻了!”9月14日,福建漳州,一渔民出海捕鱼,起网时发现船下面有鱼群经过,周围三条渔船看到后立即围了过来,四条船一晚上捕了40000斤鱼,而且大多都是黄花鱼,价值300多万!渔民开心的直呼:比中彩票还难得! 漳州海域灯火通明,四艘渔船合力捞起逾四万斤野生黄花鱼,总价值超三百万元,一位亲历此次丰收的林姓渔民直言,这种幸运“比中彩票还难得”。 那晚海面风浪不小,渔船颠簸前行。起初几网收获寥寥,渔民们几乎不抱希望,谁知最后一次起网时,网沉得超乎寻常,拉上来竟是满眼金黄——大批黄花鱼在网中翻腾。 附近三条渔船发现后迅速赶来协同作业,通宵忙碌直至天明,现场渔民回忆,黄花鱼密集程度前所未见,几乎每一网都是满载。 野生黄花鱼如今每斤市价约八十元,四万斤渔获折算下来确实能卖三百多万元,这对常年与风浪搏斗、收入并不稳定的渔民家庭而言,无疑是笔可观的收入,能解不少家庭的燃眉之急。 渔民坦言,这种丰收极为罕见。出海捕鱼常像“赌博”,一次丰收背后可能是无数次空手而归,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油费、船只维护和渔具损耗成本,还需时刻面对海上风险。 据了解参与此次捕捞的四艘渔船平时月收入约两到三万元,扣除各种成本后,每个船员实际到手收入并不丰厚。这次意外收获相当于他们大半年的正常收入。 黄花鱼被誉为“海中黄金”,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晒干后还可入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福建沿海地区对黄花鱼需求量大,春节前后更是一鱼难求。 不少网友为渔民感到高兴,认为他们靠海吃海,辛苦付出终得回报,也有人担忧此类捕捞对生态的影响,呼吁科学捕捞,为子孙后代留些资源。 事实上早年的“敲鼓捕鱼”等过度捕捞方式,已对黄花鱼种群造成严重破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海黄花鱼曾因过度捕捞几近绝迹,如今能遇上大群,连老渔民都感叹“百年一遇”。 近年来随着海洋保护措施加强,休渔期延长,黄花鱼种群有所恢复,但专家提醒偶尔的丰收不代表资源完全恢复,仍需谨慎对待。 网友们的评论立马就炸开锅了!一派是直呼“羡慕嫉妒恨”的, 好多网友调侃说,这哪是捕鱼,分明是海底捞金啊!有人开玩笑:“现在辞职去当渔民还来得及吗?” 还有网友感慨:“我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可能都赚不到人家这一晚上的收入,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这种一夜暴富的运气,确实让人看得心痒痒。 另一派则显得比较冷静,甚至有些担忧,有些细心的网友看到视频后提出疑问:“渔网的网眼是不是太小了?可别是‘绝户网’,把小鱼苗都捞上来了,那以后还哪有鱼可捕?” 有人进一步补充说,野生黄花鱼现在本来就稀少,这么大规模捕捞,虽然幸运但也确实让人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捏把汗。 毕竟过去因为“敲鼓捕鱼”等过度捕捞方式,黄花鱼数量曾大幅减少,这个教训不能忘。 还有一派网友,则把关注点放在了渔民的不易上,有人评论道:“大家只看到他们赚钱的笑脸,没看到他们出海时面对风浪的危险,这钱是他们拿命拼回来的,该他们赚!” 确实出海捕鱼成本高、风险大,不仅要应对多变的天气,还可能经常空手而归,这次丰收,也算是大海对勤劳和坚持的一份馈赠。 关于黄花鱼本身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讨论,有吃货网友联想到:“之前在餐厅吃的黄花鱼套餐觉得不贵,现在才知道,那大概率是养殖的,口感和价值跟野生的根本没法比。” 也有人纠结起品种细节:“报道没说清是大黄鱼还是小黄鱼,要是大黄鱼,这价值还得往上蹿一蹿!” 对于这次罕见的丰收,您是怎么看的呢?您是觉得这是渔民应得的回报,还是更担心这种捕捞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信息来源:第1眼新闻 2025年9月16日
嫁老板我不喜欢近日,福建莆田一位新娘戴着“三金”拍照,这才是真正的“三斤”,豪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