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捷为啥能掌控50万学生校园餐?发臭虾仁背后,资本“隐身术”才更吓人 当

金顺娱乐 2025-09-25 09:11:44

上海绿捷为啥能掌控50万学生校园餐?发臭虾仁背后,资本“隐身术”才更吓人 当家长们在孩子餐盒里发现发臭的虾仁炒蛋时,没人能想到,这个日供50万份校园餐、垄断上海近三成市场的巨头,藏着一张连监管都难穿透的资本网。更讽刺的是,直到三部门联合立案,家长们才知道,平时对接的公司总经理只是“傀儡”,真正的决策者早躲在了离岸架构的迷雾里。 绿捷的“逆袭”根本不是餐饮公司的成长史,而是资本精准围猎的教科书。2018年是关键转折点:香港注册的公司突然接手这家老牌快餐企业,而背后操盘者是新希望系出身的厚生投资。自此,绿捷从区域餐企变身资本棋子,短短几年就拿下500多所学校的供餐权,覆盖上海16个区[__LINK_ICON]。这背后的逻辑很赤裸——校园餐是“稳赚不赔的生意”,50万学生的胃就是稳定现金流的保障。 支撑起这份“底气”的,是一套环环相扣的资本闭环。绿捷的实控方通过开曼、BVI、香港等多层离岸公司嵌套,把真正的受益人藏得严严实实。工商登记里的总经理葛均锋,名下却关联着数十家食品企业,其中威海味岛主营速冻炸物,恰好是家长们吐槽最多的“校园餐常客”[__LINK_ICON]。更巧的是,这些上游企业都指向被新希望收购的跨国公司Kilcoy,刘永好家族持股超45%,女儿刘畅还身居董事之位。 简单说,绿捷卖的午餐,用的很可能是资本同门的速冻食材。当管理者同时是供应链企业的监事,孩子碗里的油炸小酥肉、炸虾饼,究竟是营养搭配还是“内部消化”产能?答案不言而喻。这种“产供销一体”的资本布局,既降低了成本,又形成了利益壁垒,外人根本插不进脚。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资本的“隐身术”。境外公司持股、信托代持、基金嵌套的架构,不仅能避税,更能隔绝信息。家长想查食材来源?上游关联交易不透明。想追责任归属?工商登记的负责人说了不算,实控人张某某从未出现在公开资料里。直到虾仁发臭事件爆发,公司先甩锅“虾肠有泥沙”,被立案后才发了48字空洞致歉,连整改措施都不敢提[__LINK_ICON]。 最该追问的是,这样的企业为何能“批量中标”?2024年绿捷刚获评“龙头企业”,8月就一口气拿下20多所学校的合同。家长常年投诉“冻肉多、味道差”,却丝毫动摇不了它的地位。是招投标环节有猫腻?还是“大到不能倒”的资本体量让监管手软? 如今绿捷被国企临时接管,但资本留下的隐患远未消除。50万孩子的午餐安全,不该成为资本游戏的筹码;校园配餐的招投标,更不能变成利益输送的暗道。当家长们盯着餐盒里的虾仁时,真正该撕开的,是那些藏在离岸公司背后的资本黑手。 你觉得该如何斩断校园餐里的资本利益链?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21
金顺娱乐

金顺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