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湾人我恳求日本再打一次甲午战争,我们真的需要你们再救我们一次!”近日,一

古凌国际 2025-09-24 16:40:18

“我是台湾人我恳求日本再打一次甲午战争,我们真的需要你们再救我们一次!”近日,一台湾网友大言不愧的“跪舔”日本,收复台湾刻不容缓! 1894年是台湾命运的转折点。 1895年,清廷在马关与日本签下条约。条约中一条最让国人心碎: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尽数割让日本。消息传来,台湾举人丘逢甲披麻戴孝,率乡勇举起抗日旗帜,号召“保土卫国”。 这些义军装备简陋,几经奋战终究不敌日军的洋枪大炮。清廷撤兵,日本接管,台湾就这样落入日本统治,一占就是五十年。 五十年间,台湾百姓的生活翻天覆地。日本在岛上推行殖民统治,第一步就是榨取资源。糖业、樟脑、稻米被大量运往日本本土,台湾成了供应地。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强行推行“皇民化运动”。 从1937年起,学校课堂上禁止讲汉语,孩子们必须说日语,穿和服,甚至要改日本姓名。台北的街头巷尾,常见督学巡视,若发现有人偷说闽南话、客家话,就会被惩罚。 这种压迫留下了沉重代价。据学者调查,日据时期台湾约有20多万人因反抗被处决或死于镇压。 嘉义的“余清芳抗日事件”、花莲的“太鲁阁起义”,都记录着鲜血染山河的惨烈场面。许多村落的石碑上,仍刻着当年殉难者的名字。 而另一面,日本殖民当局修建铁路、公路,设立学校与医院。他们在课本里宣称这是“恩惠”。久而久之,这种叙事渗入了一些台湾人的观念。 到二十世纪末,不少课本中依然将“日本修铁路”当作积极表述,却对“皇民化”下的残酷处罚轻描淡写。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然而,这段历史没有完全冲刷掉日本五十年的影响。 今天,仍有人在台湾提出“亲日”的声音。有“台独分子”甚至喊出“希望日本再打一次甲午战争”的话语。 首先,是“台独”群体的政治算计。自知单凭自身难以脱离中国,他们便将日本视作“潜在靠山”。在媒体、课堂、公开演说中,他们时常把日本塑造成“文明先进”的象征,反衬大陆的形象。 久而久之,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被误导,真以为“靠日本能独立”。 其次,教育上的“去中国化”也加剧了这种偏差。二十一世纪以来,部分教材淡化甚至改写了近代史。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被弱化,日本殖民则被包装成“现代化建设”。 年轻人若从小只接触这种教材,认知自然被扭曲,历史真相离他们越来越远。 再有,经济联系使心理亲近感加深。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企业在台湾设厂,带动电子、机械产业。许多台湾商人和工人靠与日本的贸易谋生,渐渐生出“日本经济厉害”的认同。 这种经济上的依附,叠加文化渗透,就使得“亲日”心态根植于部分人群。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层面:家庭记忆。 一些老一辈台湾人在殖民时期丧失了抗争的勇气,反而内化出“日本强大”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家庭中代代相传,到了子孙这一代,可能已失去原本的历史痛苦,只剩下“日本很好”的印象。 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甲午战争不过是清廷积弱的写照,台湾被迫割让,五十年殖民只是历史的插曲。1945年战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当有人在岛内呼喊“亲日”的口号时,那背后是一段尚未完全愈合的历史伤疤。它提醒世人:殖民阴影从未轻易消散,教育与舆论若被扭曲,记忆也会随之改写。 而对两岸关系而言,这种撕裂与偏差,增加了互信的难度,也让统一的道路更为复杂。

0 阅读:1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