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左宗棠连夜逃亡,赶往巡抚胡林翼营中避难。然而,胡林翼却对他说:“皇上

炎左吖吖 2025-09-24 11:48:38

1859年,左宗棠连夜逃亡,赶往巡抚胡林翼营中避难。然而,胡林翼却对他说:“皇上下旨杀你,我只能保你一时,唯一能救你的,整个大清就只有一个人了。” 在长沙城门外,左宗棠穿着破长衫,骑着马往湖北方向狂奔。 上一秒,他刚得知巡抚衙门里的争吵:"左某越权擅断,必除之而后快!" 此刻他即将坠入一场生死深渊。 左宗棠的仕途,起步便带着几分传奇。 他十五岁中秀才,却连考六次会试落第,被乡人笑称"左季高,穷酸命"。 直到1852年,好友郭嵩焘把他推荐给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 时值太平军围攻长沙,城内人心惶惶。 左宗棠一到任,便昼夜不休整顿军务。 他重组乡勇,把散兵游勇编成"楚勇"。 又在城头设瞭望台,用旗语传递军情。 甚至亲自带着书生登城擂鼓,喊得太平军前锋阵脚大乱。 《清实录》记他"昼夜图维,竭诚辅佐",三个月后长沙解围。 张亮基调任山东时,拍着他的肩说:"湖南离了你,怕是要乱。" 后来,新任巡抚骆秉章更是个识才的,直接把全省军政要务交他打理。 左宗棠也不负所托,提出"内清四境,外援五省"。 湖南成了太平军的"眼中钉",左宗棠的名字,也渐渐传到咸丰皇帝耳朵里。 可官场从无"独善其身"。 湖广总督官文与他素来不对付。 官文是满洲正白旗,惯于守旧,最见不得汉臣掌权。 他见左宗棠在湖南风头太盛,便安插自己亲戚樊燮做了湖南提督。 这樊燮是个草包,上任后处处掣肘。 公文要他批,粮饷要他调,连左宗棠调兵都得经他同意。 左宗棠忍了半年,实在是忍无可忍的在樊燮当众嘲讽他"屡试不第,也配管军务"时,甩了他一记耳光。 这一巴掌,扇碎了左宗棠的安稳。 樊燮挨了打,连夜跑到官文府里哭诉。 官文正愁没借口整左宗棠,立刻联合湖广京官,给咸丰上折子:"左宗棠擅权跋扈,目无尊长,若不严惩,恐湖南生变。" 咸丰本就对汉臣有所忌惮,又听官文说"左某在湖南私设厘金,中饱私囊",当下拍板:"着湖广总督严查,拿解来京!" 消息传到长沙,左宗棠正在批阅公文。 亲兵来报时,他知道,官文要的是他的命。 当夜,他只带了个书童,骑快马往湖北奔去。 湖北巡抚胡林翼是他的同乡兼至交。 胡林翼把他藏在后衙,一边让人备热粥压惊,一边叹气:"皇上下旨拿你,我只能保你一时。要救你,得找个能说动皇上的人。" 左宗棠攥着茶盏:"谁?" 胡林翼压低声音:"肃顺。" 肃顺是谁? 那是咸丰跟前的红人,御前大臣,素以"敢言直谏"著称。 胡林翼连夜修书,又派心腹带着左宗棠在湖南的政绩清单,赶往北京。 肃顺看完材料:"左宗棠在湖南三年,练出十万楚勇,保住两湖粮仓,这等能臣,岂能因小过诛之?" 他决定写奏折:"国家多事之秋,需用实干之臣。左某虽有小节,然大节不亏。若杀之,是自断臂膀!" 奏折递上去那日,咸丰正为太平军北伐焦头烂额。 他盯着奏折上"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字样,又想起胡林翼、潘祖荫、曾国藩等重臣的联名保奏。 曾国藩说"左公在,江西可安",潘祖荫更直白:"杀左宗棠,天下士子寒心。" 最终,咸丰朱笔一挥:"着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军效力。" 官文和樊燮则被革职查办。 消息传到长沙,百姓敲锣打鼓:"左大人没事了!" 这场风波,成了左宗棠的转折点。 他不再满足于做幕僚,1860年主动请缨组建楚军,开赴浙江抗敌。 短短三年,楚军连克绍兴、杭州,成了太平军的克星。 1875年,新疆阿古柏叛乱,西北告急。 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西征,抬着棺材出嘉峪关。 他制定了"缓进急战"策略,最终,他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为中国保住了166万平方公里国土。 1885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谥号"文襄",配享太庙。 临终前,他望着地图上的新疆,喃喃道:"这地,总算守住了。" 左宗棠的这段经历,真实的反映出当时晚清官场的混杂。 不过,幸好当时他得到了胡林翼、肃顺相助,否则真的早就没命了! 而晚清也是损失了一名大将。 肃顺那句"人才难得",道破了关键。 晚清风雨飘摇,需要的正是左宗棠这样"能干事、干成事"的能臣。 而左宗棠的崛起,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乱世之中,真本事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主要信源:(湖南日报——“联圣”左宗棠:以联会友 联交名士)

0 阅读:206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