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商人楼忠福以2.08亿天价拍下西湖边濒临破产的华侨饭店,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大怨种”。可谁知楼忠福却说自己白捡了一家饭店。直到后来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幅名叫《初晴》的传世佳作以2.085亿天价成交,人们才忍不住感慨:“楼忠福真有眼光!” 在杭州西湖畔的一场拍卖会上,浙江商人楼忠福以石破天惊的2.08亿元天价,拍下了濒临破产的西湖华侨饭店。 当时,众人都认为他是“冤大头”,“人傻钱多”。 然而,楼忠福面对质疑,他称自己“白捡了一家饭店”。 十九年后,世人才恍然大悟! 西湖华侨饭店,诞生于1959年的老字号,曾坐拥西子湖的无双风光,是杭州城的地标与骄傲。 开业之初,为彰显文化品位,饭店管理层力邀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及友人吴茀之,为饭店大厅创作巨幅画作。 潘天寿倾注心血,以浙江天台山石梁飞瀑的雄奇景致为灵感,创作了长3.6米、高1.4米的山水巨制《初晴》。 画中古松盘虬,山石嶙峋,笔墨雄浑苍劲,堪称晚年艺术巅峰的代表作之一。 此画与吴茀之的作品一同悬挂于饭店大堂最显眼处,一时间,华侨饭店因艺术之光而熠熠生辉,吸引无数宾客慕名而来。 然而,时代变迁,市场竞争加剧。 华侨饭店作为老牌国企,在经营理念与管理上逐渐落伍,生意江河日下。 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饭店已显颓势。 更令人扼腕的是,出于对珍贵画作保护的考虑,饭店管理层决定将《初晴》真迹撤下收藏入库,取而代之的是一幅临摹品悬挂于大堂。 这一收,便是近二十年。 明珠蒙尘,《初晴》被遗忘在仓库角落,与破旧桌椅为伴。 与此同时,华侨饭店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债务缠身,员工薪资难以为继,走到了破产拍卖的边缘。 命运的齿轮在此时悄然转动。 一位名叫楼忠福的浙江商人曾在此用餐。 彼时的楼忠福,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但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资深书画收藏家。 刚步入华侨饭店大堂的那一刻,墙上那幅气势恢宏的《初晴》瞬间攫住了他的心神。 他立刻托人打听此画来历,得知竟是潘天寿真迹,且是大师为西湖量身定制的巨作,艺术价值与稀缺性不言而喻。 楼忠福当即表达了强烈的购买意愿,愿出高价纳入私藏。 然而,华侨饭店视《初晴》为镇店之宝与文化象征,断然拒绝出让。 求购无门,楼忠福只得将这份渴望深埋心底,但他从未放弃追寻《初晴》的下落,多年来一直暗中留意相关信息。 转眼进入千禧之年。 杭州拍卖行发布公告,将对资不抵债的西湖华侨饭店进行整体拍卖。 消息传出,吸引了众多地产商的目光。 他们看中的,无疑是饭店绝佳的西湖湖畔地理位置及其潜在的土地开发价值。 拍卖当日,现场竞价激烈,价格从起拍价一路攀升。 当叫价超过1.7亿、逼近2亿大关时,许多竞拍者开始犹豫。 然而,楼忠福却显得异常坚定。 他并非为地产开发而来,他志在必得的,是那幅深藏饭店多年、几乎被世人遗忘的《初晴》。 对他而言,饭店本身的价值远不及那幅画作的冰山一角。 当价格飙升至2.05亿时,楼忠福毫不犹豫地举牌,报出2.08亿的天价,一锤定音。 一时间,舆论哗然。 媒体争相报道,“人傻钱多”、“西湖边最大冤大头”。 面对质疑,楼忠福并未多作解释,只表示自己是“白捡了一家饭店”。 尘埃落定后,楼忠福第一时间并非着手饭店改造,而是带着几位书画鉴定专家,直奔饭店仓库。 在堆积如山的杂物角落里,一个旧木箱被抬出。 打开层层包裹的旧报纸,那幅阔别世人视线近二十载的《初晴》真迹,终于重见天日。 画作虽因岁月而略显泛黄,边角有轻微氧化,但整体保存尚属完好。 楼忠福轻抚画框,对随行人员感慨道:”这饭店确实如同白捡!“ 此刻,他多年前的夙愿,终得圆满。 楼忠福深知此画价值连城,并未急于变现。 他斥巨资聘请国内顶尖的书画修复专家,对《初晴》进行了科学、精心的修复与保养。 同时,他也投入资金对华侨饭店进行改造升级。 而《初晴》,则妥善珍藏。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潘天寿作为中国近现代画坛巨匠,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日益受到公认,作品市场价值持续攀升。 2019年,经过近二十年的等待,楼忠福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将《初晴》送拍。 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艺术品收藏界引发轰动。 这幅承载着特殊历史、拥有清晰流传记录、且尺幅巨大的潘天寿巅峰之作,吸引了无数顶级藏家的目光。 拍卖现场,从1.2亿元的起拍价开始,经过多轮激烈角逐,最终以2.058亿元人民币成交,加上佣金,总价高达2.085亿元。 当拍卖消息传出,人们这才彻底明白他当年“白捡饭店”之言的深意。 以2.08亿购得华侨饭店,仅靠出售其中珍藏的《初晴》一幅画,便几乎完全收回成本,相当于免费获得了西湖边一处优质物业的所有权。 主要信源:(人民网——震惊!这位曾向令计划行贿的浙江商人 被拍到在西湖边散步)
2000年,商人楼忠福以2.08亿天价拍下西湖边濒临破产的华侨饭店,所有人都认为
炎左吖吖
2025-09-12 10:46:19
0
阅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