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火箭在自由市场选择范乔之前,我其实是公开反对引入他的。理由之一就是他这个脆皮儿属性。但是这两年时间,因为高强度观看比赛录像的原因,我属于被打服的那一类,范乔很多不体现在数据上的功能性,沉稳不服输的撕咬劲头,以及上赛季季后赛的出色表现,确实让他在队内处在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定位。这里想重点说一下,到底什么是“不体现在数据上的功能性”。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范乔作为一个控球后卫,进攻端带到前场交球后处于无球状态下,他会有很多横向和纵向的背掩护动作,为锋线球员以及中锋球员摆脱防守纠缠得到接球机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过往火箭的核心持球后卫绝不会做这种事情,更多的是交球之后,旁边站着,不会再参与过多无球跑动。因为本质上范乔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后卫,他没有足够的进攻天赋,可以在进攻端凭借得分予取予求。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服务者,一个战术发起者,通过不失误的控球吸引防守,然后把球交给更有进攻威胁的中锋,或其他侧翼球员完成进攻,而交球之后,他会不惜体力的做掩护,无球跑动,穿插寻找机会。
这些动作都不会记入数据统计,但对现在这支年轻的火箭来说,却异常重要。年轻球员,尤其是高天赋的年轻球员,需要懂得在无球时,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才能帮助球队获得优势,范乔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具体的榜样,体现了传帮带的作用。我仔细观察过斜坡今年夏脸的比赛,其实颇有范乔打球的形态,哪怕还仅仅是个轮廓,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都是榜样的力量的作用。
但是受伤之后,让这些东西瞬间归零...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火箭因此丢掉的是什么东西,很多人会更关注范乔的命中率,场均得分,三分命中率。正是因为,范乔做的这些无法被统计数据捕捉的小事,哪怕很重要,却很难引起普通球迷的重视。
火箭赖以生存的一套攻防逻辑肯定会因为范乔的损失而必须改变。谁是给申京传球的那个人,谁是给申京掩护的那个人,谁能在对手扩防、紧逼以及包夹的情况下,能稳定把球摘出来,传到队友手里的人,这些事,目前的这支火箭显然是没有人能很好的完成替代。无论是阿门还是斜坡,他们各有特点,天赋异禀,也非常努力,但是他们都无法向范乔一样打球,提供他所能提供的内容。
火箭显然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年轻人在整个夏天的成长,或许能在进攻端完全改变火箭的进攻风格与形态。但这些东西说起来简单,毕竟15挡拆是过去两年,火箭使用最频繁也相对最保险的进攻起手式,在新的赛季不得不重新做出调整。申京或许是那个半场持球进攻发起的合适人选,整个欧洲杯6.6助2.9失误的表现,超过2的助失比,随着杜兰特的加盟,在新赛季中,肯定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进步空间。等于说逼着申京向约老师的方向进化~~但这必然意味着火箭的进攻形态会有很大幅度的改变,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既要看年轻球员的成长,也要看教练员是否能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布置和调整。
穆雷伤停倒下的那年,掘金48胜,西部第六,首轮被勇士4-1拿下,这是他们自18-19重返季后赛以来的最差战绩,但转年过来就成功登顶夺取桂冠,希望火箭来年也能有一个更好的前景,至于今年,稳进季后赛大概就是最高的目标了吧(对我而言)
emmm,另外好久都没在微博遇到纯喷子了,这两年和其他球队球迷相处都挺融洽的,反而是内战很多。今天难得遇到一个二逼,还是希望这样的人能尽可能少遇到一点吧.......
NBA[超话]休斯顿火箭[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