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偷师不成沦为笑柄?10亿买中国8台盾构机,拆解后不会组装!事情得从 2018 年说起。那时候中国高铁在国内跑得起飞,地铁隧道挖得又快又稳,靠的就是盾构机这台 “地下巨无霸”。莫迪一看眼热了,喊着 “印度制造” 的口号,要搞自己的基建狂欢,地铁、高铁项目一签就是一大堆。可问题来了:印度自己造不出盾构机,全球能靠谱供货的,中国占了近 70% 的份额。 印度在基建上一直想追赶周边国家,尤其是看到中国高铁到处跑,地铁隧道挖得飞起,就眼红了。莫迪上台后推“印度制造”,想靠本土力量建一大堆地铁和高铁路网。可盾构机这玩意儿,印度自己造不出来,全球靠谱货源里中国占了七成份额。没办法,印度就砸钱从中国买设备。2018年左右,他们花10亿买了8台盾构机,本来是为地铁和高铁路段服务的。按正常流程,买来后该让厂家技术员来安装调试,但印度那边拒绝中方人员入境,甚至远程指导都不让,摆明想自己动手拆开研究,学到技术后省下授权费。 结果呢?这批机器拆开后,印度工程师傻眼了。零件上百种,轴承用稀土合金,控制系统全是中文编码,液压管和电路板一碰就坏。没几天,三台机器直接报废,剩下的也组不回去。 工期越来越紧,工地堆着坏零件,印度急了眼,偷偷联系中方求帮忙。最后还是中方派人过去,才勉强修好部分设备,但耽误的时间没法补。 这不是印度头一回干这事儿,早前从德国买的盾构机,其实是中国广州产的,他们也想拆,结果一样不会装,零件扔仓库吃灰,还倒打一耙说中国不给技术。 印度工程学会报告显示,全国55%以上大型基建项目严重靠中国盾构设备和调试服务,孟买地铁三号线设备构成就证明了这点。 全球盾构市场,中国企业占大头,因为技术积累深,印度想短时间复制,门都没有。 说起印度高铁,那更是一拖再拖。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这条线,全长508公里,2015年签合同,花了129亿美元,本来是印度唯一拿得出手的高铁工程。可到现在,进度还不到10%在早期,现在据最新数据是53.4%,但关键的21公里海底隧道卡住了,没盾构机根本挖不了。 这隧道穿越山丘、湿地、居民区和大水体,技术难度高,印度本土设备顶不住,只能靠进口。 后来中国加强出口管制,盾构机核心部件含稀土,得审批才能出,印度文件不齐全,新机器买不到,项目直接烂尾。 印媒老爱甩锅,说中国扣押设备,但真相是印度拖欠尾款,或者签证刁难中方工程师,导致合作卡壳。 比如2020年,一台中国盾构机拆成100多个部件运到孟买,但印度不让中方专家组装,设备躺工地几个月。 最近又闹,第九次延期,三台德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盾构机滞留广州港口,因为印度没付清钱或手续问题。 印度国家高铁公司进度表显示,海底隧道工程停摆,整体项目严重滞后。 莫迪想推动“印度制造”,但现实是产业链不全,原料提纯不行,技工培训要三五年,印度等不起,就总想走捷径。 结果呢?高铁建不成,民众出行还靠老旧火车,经济损失一大把。+更多 7 不止盾构机,印度在其他领域也栽跟头。芯片产业喊得响,跟富士康合作195亿美元建厂,审批卡几年,到现在没影儿。 阿达尼集团和以色列的芯片项目也黄了,因为没产业链,设备全进口,熟练工人少。 新能源上,太阳能电池75%从中国买,ACME Solar公司一次从中国拿5GWh储能产品,Ashok Leyland砸5000亿卢比建电池厂,还得靠中国合作。 充电桩呢?全国不到2万个,比中国一个省都少,电动车推广卡在那儿。 印度国防部还计划排查军队装备里的中国零部件,怕依赖太深,但这事儿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国产化率低,技术转让卡壳。 莫迪的改革计划想把中国企业在印度合资持股限在10%内,强制转让核心技术,但外资不傻,谁会白给? 印度总想着逆向工程,偷学技术,但忽略了基础研发。中国盾构机从上世纪60年代起步,3000多人团队啃十几年,2008年才出第一台自主机,现在全球七成市场。 印度不花时间建团队,就想买来拆,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笑不活了!巴基斯坦还没动手,俄罗斯就给中巴送上了一份大礼!俄罗斯已经暂停继续研发
【12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