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胜仗归来的唐胜宗,等来的不是朱元璋的赏赐,而是赐死诏书。唐胜宗满心不甘的说:

帝王八卦 2025-09-22 09:50:38

打了胜仗归来的唐胜宗,等来的不是朱元璋的赏赐,而是赐死诏书。唐胜宗满心不甘的说:“我究竟犯了什么弥天大罪,竟要落得如此下场?” 洪武二十三年隆冬,班师回朝的延安侯唐胜宗揣着满心期待走进城门,心里琢磨着这次得胜归来,朱元璋定然会给予嘉奖。 唐胜宗子十五岁就追随朱元璋闯荡,历经无数生死考验,无论是剿灭陈友谅,还是北伐元朝,他哪一次不是冲锋在队伍最前头? 唐胜宗踏进家门,还来不及换衣服,宫里的太监就捧着圣旨匆匆赶来,身后跟着一群锦衣卫。 唐胜宗只觉眼前发黑,双腿一软,险些摔倒在地,那圣旨上写的压根不是赏赐,而是“赐死” 。 唐胜宗震惊的喊道:“我到底犯下什么滔天大罪?竟要落得这般下场!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封赏开国功臣,唐胜宗被封为延安侯,还得到了免死铁券,那时的他何等风光。 可如今,这些荣耀仿佛一场幻梦,圣旨上罗列的罪名是 “恃功骄纵,私结同党”,可唐胜宗心里满是委屈,这罪名来得太过突然,他根本摸不着头绪。 唐胜宗颤抖着接过锦衣卫递来的毒酒,突然想起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人被处死;想起前些年,陆仲亨、费聚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也都命丧朱元璋的刀下。现在,这把刀终于要砍向自己了。 唐胜宗越想越心寒,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对着传旨的太监高声喊道:“你回去禀报皇上,我唐胜宗从十五岁就跟着他,出生入死为他打下这万里江山,如今却换来这样的结局,这就是他对功臣的回报吗?” 太监被吓得脸色惨白,低着头不敢吭声,锦衣卫们则面无表情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其实,唐胜宗的悲剧命运,早在大明王朝稳定之时,就已埋下伏笔。朱元璋出身贫寒,一路历经坎坷才登上皇位,对权力有着极强的掌控欲望。明朝刚建立时,为了笼络人心,他给功臣们丰厚的封赏,但与此同时,他也对这些手握兵权、威望极高的开国元勋充满忌惮。 唐胜宗虽然作战勇猛、有勇有谋,但性格耿直,说话做事不懂得委婉变通。他仗着自己和朱元璋是同乡,又是多年的老部下,在一些场合难免显得随意。 比如,唐胜宗曾私自骑走驿马 ,这件事被朱元璋知晓后当即削去他的爵位,将他贬为指挥,还严厉地训斥了他一番。从那以后,唐胜宗明显感觉到,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变了,曾经的亲近渐渐变成了疏远与猜疑。 被削爵后的唐胜宗,后来靠着不俗的战功,又恢复了延安侯的爵位。 恢复爵位后的唐胜宗,更加卖力地为朱元璋征战四方。他先后平定浙东山寇叶丁香的叛乱,收服元右丞兀卜台,还奉命前往陕西巡查,负责监督屯田事务与训练士兵,之后又在辽东镇守多年。 在辽东任职期间,唐胜宗治军有方,他也因此 “威望日隆”,被人们称作 “名臣”。 唐胜宗在外地征战多年,远离京城,心里一直希望能重新回来,参与朝廷的重要事务。 就在这时,朝中一个人的出现,让唐胜宗看到了一丝希望,这个人便是胡惟庸。当时胡惟庸担任丞相,深受朱元璋信任,权势滔天。唐胜宗便有意与胡惟庸拉近关系。可他万万没想到,这看似能助他的一步棋,却将他推向了绝境。 后来,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以 “谋反” 的罪名处死胡惟庸,随后展开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在朱元璋的有意推动下,此案的牵连范围不断扩大,众多官员被卷入其中,前后共有三万多人被处死。 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他要借这个机会,清除那些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 胡惟庸案发生于洪武十三年,可朱元璋一直借着这个案子做文章,因此在多年后,还是以此案处死了李善长。 唐胜宗与胡惟庸有过往来,这一点被朱元璋牢牢抓住不放,一直惦记了整整十年。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不再留情的朱元璋,决定“赐死”唐胜宗。 唐胜宗临死前,脑海中闪过自己一生的经历。他想起年少时,满怀抱负追随朱元璋。他还记得,朱元璋曾拍着他的肩膀,亲切地称他为 “我家的千里驹”,那温暖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唐胜宗望着手中的毒酒,突然凄惨地笑了起来,眼泪忍不住滑落。“千里驹?如今路跑完了,就该被宰了啊!” 随后,唐胜宗举起酒杯,一口气将毒酒饮尽,一代开国功臣,就这样含冤而逝。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