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年,刘伯温突然提醒朱元璋:“要小心洪都!”朱元璋听后一愣:“陈友谅已

高干评世界 2025-09-21 19:35:45

1364 年,刘伯温突然提醒朱元璋:“要小心洪都!” 朱元璋听后一愣:“陈友谅已死,还有啥可小心?何况还有我亲侄子朱文正守卫。” 谁料,刘伯温一脸严肃地说道:“就是让你小心朱文正!” 彼时朱元璋刚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正盘算着下一步收拾张士诚,听闻这话,手里的茶杯顿在半空。 朱文正是他大哥朱兴祖的独苗,自小跟着他在红巾军里长大,他视若己出,还把洪都这战略要地交给他守,怎么会出问题? 朱元璋心里犯嘀咕,却没敢忽视刘伯温的话。他想起当年接朱文正来身边的模样: 那时候大哥早死于饥荒,朱文正跟着母亲投奔他,才十岁出头,怯生生地喊 “叔叔”。 朱元璋自己没儿子,把朱文正当继承人养,教他骑马射箭,带他熟悉军务。 1361 年,十九岁的朱文正领兵收复集庆路外围据点,几场小仗打得有模有样,朱元璋当即升他为枢密院同佥,让他管部分军务。 后来大都督府设立,朱元璋力排众议,让二十五岁的朱文正当大都督,总揽全军兵权。 徐达、常遇春这些老将虽有不满,可朱元璋一句 “自家人掌兵才放心”,就压下了所有议论。 他还特意把徐达调去前线,让大都督府独立运作,朱文正在军中的权势,一时无人能及。 真正让朱文正名声大噪的,是 1363 年的洪都保卫战。 当时朱元璋带主力去救被张士诚围困的安丰,陈友谅趁机率六十万大军扑向洪都。 城里只有两万守军,还得分守八个城门,朱文正接了朱元璋 “坚壁清野” 的命令,硬是扛了八十五天。 他把兵力拆成每门两千五百人,留两千机动,还发动百姓上城帮忙,城墙炸出缺口,士兵就踩着尸体补墙。 粮草快尽了,他带头啃树皮,却没让一个士兵逃跑。期间他还玩了出诈降,拖了陈友谅三天时间,又悄悄派人突围去应天求援。 等朱元璋回师,朱文正又派人烧了陈友谅的粮船,为鄱阳湖决战立下头功。 战后朱元璋问朱文正要什么赏赐,朱文正却装大方:“先赏将士们吧,我是您侄子,还愁没机会?” 朱元璋听了满心欢喜,觉得侄子懂大局,就真的只赏了部下,没给朱文正加官进爵,只让他继续守江西。 可他没察觉,朱文正转身就变了脸,守城时豁出命,到头来啥好处没捞着,部下都升了官,自己还是个大都督,心里的怨气越积越重。 回江西后,朱文正开始放纵:强抢民女填进府里,天天喝酒赌博到深夜,穿的衣服用的器具,都学着皇帝的规制来。 士兵们见主将如此,也跟着胡作非为,江西百姓怨声载道,书信一封封往应天递。 朱元璋起初还想护着,只派使者去骂了朱文正一顿。可这一骂,反倒把朱文正逼急了,他觉得叔叔不疼自己了,干脆动了投敌的心思。 当时他的岳父谢再兴早已投靠张士诚,朱文正就暗中派人与张士诚联络,打算献出洪都,换个更高的位置。 这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气得摔了御案,他亲自带兵南下,到洪都城外时,朱文正还想狡辩,可朱元璋拿出他通敌的书信,朱文正瞬间面如死灰。 本来朱元璋要下令砍头,马皇后跪在地上求情:“大哥就这一根独苗,杀了他,将来怎么见大哥?” 朱元璋这才松口,免了朱文正的死罪,却剥了他的兵权,贬为庶人,关在凤阳老家。 被软禁的朱文正性子刚烈,受不了从云端跌落的落差,整日郁郁寡欢,两年后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九。 直到后来,朱元璋想起刘伯温当初的提醒,才明白那句 “小心朱文正” 的深意 。 权力能养人,也能害人,哪怕是亲侄子,也架不住功高不赏的怨气和无人约束的野心。 这事儿也成了朱元璋心里的一根刺,后来他对功臣、亲戚越发警惕,晚年大肆清算,多少也受了朱文正这事儿的影响。 信源:刘伯温提醒朱元璋:“务必小心洪都!"朱元璋一蒙:陈友谅已除——搜狐·历史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