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家是玉麦,国是中国!1950年代末,西藏南部的玉麦,将近一半的领土被印度侵占,一位藏族老人,带着两个女儿,拔掉印度国旗,34年守护中国1987平方公里国土! 上世纪的玉麦,偏僻得像是世界遗忘的一角,三千六百多米的海拔,几乎看不到人烟,惟有风雪长年守在山头。 当年印度士兵悄悄在这里插上他们的旗子,想要宣示存在。 换做常人,或许只能选择退避,可彼时的乡长桑杰曲巴没有低头,他花了几天时间徒步翻过雪山,把情况报告上去,消除了风险。 回到玉麦后,他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每日清晨准时升起,还叮嘱女儿们:“这旗子,比命还要重要。” 其实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块布,而是他们一家在这片土地上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撑。 玉麦早年也曾有几十户人住着,可是环境残酷得让人望而生畏。种不了足够的粮,运粮却要跨过三座雪山,来回就是十几天。 人们渐渐搬走,到最后,整个乡只剩下了桑杰曲巴一家,政府出于照顾,曾劝他们搬出去生活,他也尝试过,但最终还是带着一家人回到了玉麦。 他说得很直白:“要是我们也走了,这里真就没人守了。” 守下来的代价,就是孤独与磨难,粮食难求,青稞长不出穗子,土豆小得像指头,暴雪一来,人可以消失在白茫茫里。 一次,最小的女儿送粮途中再没回来,妻子生病,他拼死背到半途,人却咽了气。 他只能再把遗体背回雪原,回来时已是第二天,那些年,他一个人硬扛起了家和土地。 但不管生活多么残酷,他每天还是升起那面旗,把信念留给了两个女儿。 1988年他退休后,大女儿卓嘎成了乡长,小女儿央宗做了副乡长。两姐妹在婚姻和家庭面前选择了放弃,因为她们明白,如果都走了,这块土地就会空下来。 她们把青春留在了高山雪地里,把一生的幸福与个人选择,都压在“必须有人坚守”的责任上。 随着国家对边境的投入增加,玉麦逐渐有了起色。1990年代陆续有新家庭回来,2001年公路修到村口,玉麦终于从孤绝里走出来。 学校、医院、大棚一个个建起,日子慢慢有了盼头。2017年,卓嘎和央宗收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回信,被称作“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那份肯定,背后是他们一家三十多年踏雪背粮的真实付出。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的一代回来了。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是玉麦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而是回乡担任村第一书记。 卓嘎的女儿巴桑卓嘎同样成了乡里的干部。年轻人带来新的活力,到2020年,玉麦已有六十多户人家,两百多人,人均收入破五万。曾经荒凉的无人小乡,如今成了宜居之地。 桑杰曲巴去世前,留下最后的话:“守不住这块地,总有人替我们守。” 那个时候,玉麦还没完全变样,但如今他的心愿已然实现。儿女接过了旗杆,孙辈继续坚守,新公路、新居民让这里生机勃勃。 玉麦的故事,是边境缩影,从一户孤守,到全村共建,看似只是几十年,却是几代人的责任与坚持。 边境的安宁,不是喊喊口号就能来的,而是用无数冷夜和孤寂换来的,是亲人逝去仍咬牙守下去的担当。 今天再到玉麦,那面在风雪中升起的国旗依旧飘扬。它提醒人们:边疆是家,更是国。正因为有普通人默默守护,才换来万里河山的安宁。 【信息来源:为雪域天边守护神圣国土的人歌唱——读懂《天边格桑花》及其背后——2022-09-03 11:43·新华网】
[微风]家是玉麦,国是中国!1950年代末,西藏南部的玉麦,将近一半的领土被印度
芸霄记史
2025-09-21 16:43: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