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4:1投票为加沙讨公道,却被美国一票否决,中方直言失望,释放了什么信号

芸霄记史 2025-09-20 12:42:29

[微风]14:1投票为加沙讨公道,却被美国一票否决,中方直言失望,释放了什么信号?   然而美国也因为支持以色列的做法,加剧了自身的“深层分裂”,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安理会最新一轮投票结果让人心里一沉,十五个成员国里,十四个都投了赞成票,只有美国投下否决。   这本可以给加沙的炮火刹车,但因为美国的“一票否决”,停火希望再次落空。   中方代表话语直白,用了“失望”二字,而这种孤立出来的背影,恰恰折射出美国和国际主流立场的背道而驰。   美国给出的理由是决议里没有明确谴责哈马斯、也没有强调以色列的自卫权。但这样的解释显然说服不了多数国家。   就在投票前,联合国调查已认定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涉嫌严重罪行,欧洲则开始酝酿制裁措施。   照理说,这时候全世界该是逼以色列收手的时刻,结果因为美国的庇护,一切停留在纸面上,让人觉得极为荒谬。   其实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扮演“保护伞”,军事和外交支持从未少过。但这一次,即便传统盟友欧洲都在调整立场,美国却依旧强撑着反对票。   结果很明显,它不仅没能带领局势走向稳定,反而把自己推到了孤岛。   有学者直言,这种自我孤立,对一个口口声声维护国际秩序的超级大国来说,是最尴尬的处境。   加沙的人道危机则在不断恶化,成千上万的平民死伤,儿童和妇女的处境尤其触目惊心。   中东周边国家也越来越警惕,以色列的强硬似乎得到了默许,这让本就敏感的地区安全形势更加不安。   有人甚至说,“安全”成了空洞口号,武力才是现实,这无疑刺破了西方口中“普世价值”的幻影。   在美国国内,巴以冲突也是把火苗添到了社会裂缝里。大学校园和街头频繁出现支持巴勒斯坦的声音,学生和学者举着标语呼吁关注平民生命。   但这些声音往往遭遇政治压力,有的大学甚至因此被切研究经费,传统的“铁杆挺以色列”立场,与年轻一代追求多元和公正的声音狠狠对撞,导致社会分裂越拉越深。   这种对不同声音的压制,本身就是美国民主退化的缩影。   与此同时,中东的地缘棋盘也在重排,沙特和巴基斯坦加强军事合作,明显是对局势的回应。   各国开始意识到,不能再把安全寄托在外部大国的承诺上,只能靠自身。   再看更广阔的亚洲,军事展示频繁传递的也是同一个信号:当世界重新滑向“丛林规则”,实力才是底气。   这次投票让世界看得更清楚,美国不是在守护和平,而是在拖累停火。   长远来看,这会一点点耗掉它的道义号召力,让更多国家选择另起炉灶。   在动荡与博弈并存的时代,虚张声势并不可取,真正能决定未来的,终究是实力与务实合作。   【杭州日报2025-09-19——14票赞成1票反对,美又一票否决安理会加沙决议草案,中方:非常失望;中国代表三问以色列美国】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