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传来新消息! 9月18日,据报道,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地区负责人拉季·卡比罗夫突然在“电报”频道发声。两架乌克兰无人机,居然炸向了俄气公司在当地的石油加工和石化综合设施! 这事儿可真不是闹着玩的。无人机悄无声息地突破防线,直奔能源心脏,简直像电影里的情节。俄气公司的设施不是普通目标,它关系着俄罗斯能源命脉,甚至影响欧洲天然气供应。 消息一出来,国际油价应声波动。布伦特原油短时间内每桶跳涨近1美元,市场神经瞬间绷紧。欧洲天然气期价同样抬头,仿佛一场无声的恐慌正在蔓延。 乌克兰方面尚未正式回应,但谁都明白这类行动背后的战略意图。战争打了这么久,无人机越打越远,越打越狠。从克里米亚到如今深入俄腹地,冲突明显在升级。 回看卡比罗夫的紧急发声,语气里压着怒火,更藏着不安。巴什科尔托斯坦距离乌克兰近千公里,这么远的无人机袭击,要么技术突破,要么防线有漏洞——俄罗斯本土不再安全。 这不是乌克兰第一次袭击俄能源设施。早在今年1月,乌方就曾用无人机袭击圣彼得堡的石油终端。但这一次的选择更敏感、更致命。俄气是国企巨头,更是普京的权力支柱之一。 战争早已不限于战壕与炮弹。能源设施、民用工厂、炼油中心,都成了新前线。乌克兰瞄准经济命脉,俄罗斯则加强报复,恶性循环看不到尽头。 普通人根本躲不开这种阴影。油价一涨,交通贵了;气价一动,冬天更难熬。战争烧的是钱,更是日常生活的稳定性。 欧盟马上要开新一轮峰会,能源安全必定再成焦点。俄罗斯一旦收紧供气,欧洲这个冬天恐怕又得瑟瑟发抖。依赖俄气的日子并没真正结束,只是换了一种煎熬方式。 乌克兰得到了西方更多远程武器,俄罗斯则在加强防空系统。可再先进的防空网,也挡不住全部无人机。低成本、高破坏,这种非对称战术正在改写现代战争规则。 普京之前曾说,“俄罗斯国土不容侵犯”。如今无人机一次次穿入纵深,语言与现实间裂痕越来越明显。民众的信心,比石油设施更难修复。 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持续的痛苦。能源设施遇袭,表面是军事行为,深层是民生灾难。谁又来为那些被迫承受代价的普通人说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乌克兰确实不好打,也拿不下来。“普大帝”已经清楚的看清了形式,于是才有了俄
【4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