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没想到! 李乃文没想到! 就连731的导演赵林山都没想到,电影上映第一天就能打破10项纪录! 特意去翻了翻网友的观后感受,看的心情沉重,让我有点不敢去看了? 首映礼上,姜武对着镜头说“拍的时候就知道这片子重,但没想到观众愿意扛这份重”。他饰演的实验受害者,有场被冻到截肢的戏,拍摄时冻得嘴唇发紫,导演喊停后他还在发抖,说“这才哪到哪,当年的人比这苦百倍”。现在票房数字蹭蹭涨,他反倒在朋友圈发了张黑白老照片,是731部队遗址的断壁残垣,配文“纪录不重要,记得才重要”。 李乃文在片里演个良心未泯的军医,有场给孩童做“实验”的戏,他NG了17次。后来接受采访时,他红着眼说“对着小演员的眼睛,说不出那些台词”。这电影就这点“不讨喜”,没有刻意煽情的配乐,没有主角光环的逆袭,只有冰冷的实验数据、绝望的哭喊和灰色的天空。可就是这份“不讨喜”,让走出影院的人都低着头,没人像往常那样讨论“哪个片段最好哭”,只有沉默,沉甸甸的沉默。 赵林山筹备这片子花了八年,光史料就堆了半间办公室。有人劝他“加点商业元素,不然没人看”,他梗着脖子拒绝:“要是为了票房改了历史,我对不起那些死难者。”现在看来,他赌对了。观众的票根,更像一张张无声的致敬状——有人带着孩子来,说“课本里的字太轻,得让他们亲眼看看”;有人买了两张票,空着的座位留给“没能活下来的人”。 网友的“不敢看”,藏着复杂的心情。有个姑娘说“知道该看,可一想到那些画面就浑身发冷”;有位历史老师晒出教案,说“要带着学生二刷,把影片细节当教材”。这种矛盾里,藏着最真实的敬畏——不是逃避,是知道这分量太重,得攒足勇气才敢接。就像去烈士陵园扫墓,谁不是带着肃穆的心情,一步一步慢慢走? 影院里有个细节特别戳人。片尾字幕滚动时,没人起身,直到最后出现“3000名已知受害者,更多无名者永埋地下”的字样,黑暗里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有位老人掏出老花镜,对着银幕上的遇难者名单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像在呼唤那些被遗忘的名字。这场景比任何票房纪录都更有力量——电影终会落幕,但那些名字,该被记住。 有人拿它跟其他战争片比,说“太压抑,不像《长津湖》有热血”。可731的残酷,本就不是“热血”能概括的。它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却比战场更刺骨;没有冲锋陷阵的英雄,只有在实验室里挣扎的普通人。这种“平静下的罪恶”,更让人毛骨悚然,也更该被看见。 现在票房还在涨,可对主创来说,最好的反馈不是数字。姜武说收到过一封匿名信,是位幸存者后代写的,说“谢谢你们,没让我爷爷白白受苦”。这大概就是拍这部电影的意义——不是要赚眼泪,是要让历史从纸页上站起来,走到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永远不会被风吹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731历史电影 731大电影 731电影海报
影片《731》放映结束后,部分观众因情绪与生理上的强烈不适而提前离场。引发反应的
【188评论】【1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