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后,一起遭殃的,就是后宫嫔妃。夜晚,他大摇大摆地爬上公主的床,后者嘤嘤哭泣,却不敢不从。曹操知道后,大怒:“定把此贼的头,悬在城门上,以谢天下!” 曹操那句怒喝在历史的长廊中回荡,但真正将董卓头颅悬于城门之上的,并非这位后来的魏王,而是他麾下的部将以及那位叫吕布的义子。 公元192年,长安的晨雾中,董卓庞大的身躯轰然倒下,结束了他短暂而残暴的权臣生涯,这一切的伏笔,早在三年前他踏足洛阳的那一刻就已埋下。 公元189年的东汉王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外戚和宦官的争斗掏空了它的根基,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召边将董卓率军入京,这个决定无异于引狼入室。 董卓的西北军野蛮彪悍,他们的到来,瞬间打破了洛阳城内本就脆弱的平衡,他迅速废黜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便是汉献帝,自此,朝廷权柄落入他一人之手。 掌握了至高权力的董卓,很快便显露了他凶残暴虐的本性,他的军队在洛阳城内肆意劫掠,百姓苦不堪言,而皇室的尊严,在他眼中更是一文不值。 后宫,这个原本象征着帝国最高威严和隐私的地方,成了他炫耀武力和满足私欲的狩猎场,嫔妃和公主们不再是需要礼敬的对象,而是他战利品的一部分。 史书记载,他常常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公主,那些夜晚,宫闱深处传来的嘤嘤哭泣声,被淹没在洛阳的夜风中,无人敢问,无人能管,这种对皇权的极致践踏,不仅是对个人的摧残,更是对整个汉室威严的彻底粉碎。 远在洛阳之外的曹操,那时还是一名心怀汉室的青年将领,他亲眼目睹了董卓的倒行逆施,朝纲的崩坏和民间的疾苦都深深刺痛了他,当他得知董卓竟猖狂到如此地步,将黑手伸向后宫禁地时,愤怒达到了顶点。 那句“定把此贼的头,悬在城门上,以谢天下!”绝非一时冲动的口号,而是代表了当时还对汉室存有希望的人的共同心声,这份愤怒,促使他很快改名换姓逃离洛阳,散尽家财,组建义军,成为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重要发起者之一。 然而,讨董联盟各怀异心,很快便瓦解了,董卓则因关东联军的压力,一把火烧了繁华的洛阳城,强迫朝廷和数百万百姓西迁长安。 在他看来,关中地形险要,更利于他的割据统治,西迁之路惨不忍睹,百姓尸骨铺道,洛阳这座数百年古都化为一片焦土。 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的残暴最终也为他挖掘了坟墓,他最为信任的义子吕布,与他身边的侍女私通,因内心恐惧而被司徒王允利用,王允设下计谋,以天子诏书为名,诱骗董卓入宫。 192年4月的一天,当董卓大摇大摆地进入未央殿时,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最终,由吕布亲手用矛了结了他的性命,曹操此时正忙于经营自己的兖州基地,并未亲身参与这诛杀国贼的最后一步。 董卓的覆灭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任何践踏底线、倒行逆施的权谋者,其统治注定无法长久,他的故事,永远成为了一个关于权力如何使人疯狂,疯狂又如何导致自我毁灭的深刻警示。
何进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掌握绝对优势,为何却被十常侍轻易杀死?原因很简单,何进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