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别说,这还真有可能!俄罗斯议员朱罗娃说,当俄罗斯对华实施免签政策以后,中国男性就会来我们这里找新娘。 你看我们这里目前就是男多女少,全国的男性大概比女性约多3000多万,但是在俄罗斯那边,女性又比男性多1000多万,这一下子就形成了互补。 这事说起来还真有那么点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中国国家统计局 2024 年末的数据摆着呢,全国男性比女性多出 3300 万,光是 25 到 35 岁的适婚男性就有 1800 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巧的是,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2025 年 7 月刚出炉的报告显示,他们那边女性比男性多 1050 万,25 到 40 岁的适婚女性比同龄男性多出 800 万,两边这性别结构简直像是老天爷特意安排的互补。 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最大的婚恋网站 Mamba 做的调查,43% 的 25 到 35 岁俄罗斯女性都说愿意考虑和中国男性交往,这意愿度可不低。 今年 9 月 15 号中俄免签政策一落地,这事儿就更有戏了。昆明长水机场第一天就迎来了免签入境的俄罗斯旅客,通关只要两分钟,绥芬河口岸的婚介所老板王建国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手机微信全是咨询跨国婚恋的消息。 他那儿有面新照片墙,贴满了近两年成了的中俄情侣,最显眼的是河北小李和俄罗斯姑娘娜佳的合影。小李老家彩礼要十五万,他刚工作根本拿不出,后来通过王建国介绍,花八千块中介费,跟娜佳视频聊了三个月,去新西伯利亚见了家长,就买了枚三千块的戒指,摆了两桌家宴就算办了婚礼,现在小两口在石家庄开俄货店,生意好得很。 俄罗斯姑娘确实不怎么兴要高额彩礼,按绥芬河市政府介绍的当地习俗,他们更看重家具、衣物这些实用物件,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奉上 "面包和盐" 就算是重要仪式了,跟咱们这边动辄几十万的彩礼比起来,简直是另一个世界的规矩。这对中国小伙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减负,尤其对那些被彩礼压得喘不过气的家庭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要是愿意在俄罗斯定居,好处还不止这些。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个 "一公顷法案",虽然规定上写的是俄罗斯公民能免费拿地,但通过结婚拿到公民身份后,就能享受这福利了。 一公顷换算过来差不多就是 15 亩地,刚开始给五年使用权,只要好好开发,到期就能无偿租用或者归个人所有。想想看,在咱们这儿多少人奋斗一辈子都未必能有块自己的地,到那边只要踏实肯干,就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种点蔬菜瓜果,或者搞点小养殖,日子过得肯定挺滋润。俄罗斯远东联邦区面积 617 万平方公里,人口才 600 多万,平均下来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地广人稀可不是说着玩的。 更让人动心的是子女教养的成本。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中国家庭从学前到大学本科的教育支出平均要 23.3 万元,农村家庭负担一个大学生要用到全家总支出的 35%。 而在俄罗斯,子女教养是免费的,这一下就省去了好大一笔开销。伊春市嘉荫县举办的中俄国际集体婚礼已经办了十届,436 对中俄青年在那儿结了婚,来自俄罗斯的尤利娅嫁过来后,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俄语和东北话切换自如,她儿子还用俄语推介伊春冰雪的短视频发在俄罗斯网站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更是实打实的。9 月 15 号政策生效后,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免签入境旅客同比增长 73.89%,满洲里口岸一天就验放了 900 多名免签入境的俄罗斯旅客。 黑河的水运口岸上周还有艘游船载着 176 个俄罗斯游客过来,其中娜塔莉亚阿姨特意拉着闺蜜来验证通关速度,还惦记着上次没吃够的锅包肉。交通方便了,见面机会就多了,感情自然更容易培养。 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2022 年全年登记结婚的中俄跨国情侣就有 3.2 万对,差不多每小时就有一对新人拿到结婚证。 在黑龙江的嘉荫县常胜乡,常家村、勤俭村、桦树林子村这三个俄罗斯民族村,40% 的村民都有俄罗斯血统,村里的伊莲娜阿姨是较早嫁过来的俄罗斯姑娘,懂医术,村里的孩子多数都是她接生的,这种跨国婚姻的传统都有上百年了。 现在中俄边境的小镇里,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多。绥芬河口岸的王建国看着小张和卡佳从咖啡馆出来,手里拿着同款奶茶相谈甚欢,就像看到了无数个正在发生的新故事。 一边是着急找对象的中国小伙,一边是愿意远嫁的俄罗斯姑娘,免签政策就像搭了座桥,让原本没机会遇见的人有了相识的可能。以后在俄罗斯的土地上,说不定会看到更多中国小伙种着土豆、腌着酸菜,家里红菜汤的香味混着饺子的热气,这种日子想想还真挺有意思。 随着往来的人越来越多,红菜汤混着饺子香的日子,说不定会成为中俄边境常见的生活图景。
普京这次不怕北约开战了,俄传来最新情报:英国已经阵亡1000多人 普京这次不
【8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