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德国人想用11亿元,收购曾为神舟飞船造过轴承的洛阳轴承。当时洛轴债务

芸霄记史 2025-09-16 17:38:27

2006年,德国人想用11亿元,收购曾为神舟飞船造过轴承的洛阳轴承。当时洛轴债务高达24亿,工资几个月发不下来,本来已经在准备签字,但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坚决反对,因为“洛轴被外资拿走会威胁国家安全。”   当时洛阳轴承的情况已经糟到极点,工人挤在一起发呆,很多人靠借钱维持生活,有人为了孩子的学费发愁,对这些工人来说,那11亿不管怎么说,都是救命钱,于是地方政府很快动了心,只要合同一签,债能减一些,日子也能缓过来。     但轴承协会看得更远,舍弗勒在国内铁路市场早就有很大份额,如果吃下洛轴,就等于控制中国大半铁路轴承的供货,那意味着未来铁路、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关键部件要看人脸色。   更麻烦的是,洛轴还有航天和军工技术,这些要是被外资掌握,国家安全风险根本不是钱能衡量的。     一边是要债的银行和发不出的工资,一边是可能丢掉核心技术的隐患,这个决定拖了很久,最终国家出面叫停,收购没谈成。   但日子并不好过,债务还压着,生产还是停滞,永煤集团给了2.5亿元注资,帮忙顶一口气,不过跟24亿的债比起来,这点钱只是缓解燃眉之急,要想活下来,还得自己动手。     厂子开始动刀子改管理,谁能干谁上,不看资历看能力,绩效考核落地后,年轻工程师有了冲劲,老工人也开始重新拼。   除了改革管理,厂里还把每年6%的销售收入投到研发,拼命把技术卡脖子的地方啃下来,那时候条件很艰难,研发团队白天在车间试样,晚上抱着图纸干到半夜。     2008年,洛轴造出了中国首款时速250公里的高铁轴承,打破了全靠进口的局面,两年后,350公里时速的产品也下线,外国的垄断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国产高铁正式用上了“自己”的轴承。   风电领域也是一样,过去大型风电主轴轴承全靠买,价格高得离谱,后来洛轴搞出18兆瓦海上风电轴承,不仅性能过关,还便宜不少,很快抢下市场。     技术上来了,市场自然就开了,洛轴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70多个国家,从美国的工厂到中东的风电场都能看到它的货,利润开始回升,账上的巨债逐步还清。   到2024年,洛轴实现2.26亿元利润,还成立了股份公司,工人的待遇跟着提升,有了绩效奖金,老职工的养老金也涨了,年轻人不再担心房贷断供。     如果当年真的签了那份收购合同,中国铁路、高铁、风电这些行业的关键部件,很可能永远受制于人,自主研发虽然辛苦,但这是唯一能让自己和行业都不受人控制的路。   参考信源: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轴协紧急上书反对 力阻外资11亿元并购洛轴

0 阅读:3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