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解女囚?那真是要多舒服有多舒服~”中国古代,押解犯人流放是个苦差事,但差役

如梦菲记 2025-09-16 16:43:45

“押解女囚?那真是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中国古代,押解犯人流放是个苦差事,但差役却抢着押解女犯人,因为这就是一个香饽饽差事,可对女犯人而言,流放可是比死亡更痛苦,甚至宁愿被酷刑致死也不愿意流放,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押解女囚?那真是要多舒服有多舒服,放在古代,押解犯人流放本该是人人都躲着不愿干的苦差事,可一旦牵扯到女囚,这活儿立马成了差役们眼中的香饽饽。   对差役来说,这是轻松又能捞钱的差事;可对女囚来说,流放路却是一步一血泪,比死亡还要残酷。   在古代,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被判流放的人,要么是送到岭南这种瘴疠密布的南方,要么是发配到东北宁古塔那样寒冷到能把人冻裂的地方,或者是大漠戈壁荒无人烟的边疆。   唐朝时还有分等级的流放,两千里、两千五百里、三千里,走哪一种都是人间炼狱,清代更绝,几乎等于终身刑。   对犯人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很多人还没走到目的地就死在了半道,甚至不少人宁可挨酷刑死在当场,也不愿意被发配去流放地,因为那是慢慢熬死的刑罚。   可差役们一听到要押解女囚,态度立刻不一样,原因很简单,第一,风险低,女囚身体虚弱,脚踝上还锁着几十斤重的铁镣,不少人还裹着小脚,根本没有逃跑的可能。   押解男囚时,差役们得日夜警惕,生怕犯人趁机逃脱,一旦跑了,轻则挨打,重则自己都要被判刑,押解女囚就不用担心这些,走起来省心得很。   第二,好处多,大多数遭到流放的女囚并不是平民百姓,她们往往是官员的妻女或豪门的闺秀,家境多少有些积蓄,古代社会讲究贞节,家属担心女眷在半路上受辱,往往会想方设法打点差役。   银子、衣物、药材,甚至骡车和旅店的钱都送到差役手上,只为换来她们路上少受折磨,差役们一路吃喝不愁,坐车还能搭便车,比押解男囚时的风餐露宿好得太多。   那些没有家人照应的孤女囚,处境就更惨了,差役会克扣她们本就有限的盘缠,还强迫她们洗衣做饭,干各种杂活,对差役来说,这简直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押解女囚的路途,对她们而言却是炼狱般的煎熬,脚踝被沉重的镣铐磨破,皮肉溃烂,每走一步都伴随着血迹和铁链的摩擦声。   吃的常常是发霉夹砂的干粮,喝的是冷水,差役心情不好时还会扣掉口粮,让她们饿上几天,白天要在烈日或寒风下赶路,夜晚只能露宿在荒山破庙。   身体的痛苦还不是最要命的,更可怕的是尊严被践踏,差役仗着手中权力,动不动就言语羞辱,甚至肆意侵犯。   那些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女囚,更是难逃厄运,对一个古代女子来说,贞节几乎比性命更重要,许多人在受辱后选择投河、撞石、上吊,宁愿死在半道,也不愿活着受尽屈辱。   就算侥幸活到了流放地,等待她们的也不是新生,而是更黑暗的深渊,流放地往往环境极端恶劣,岭南的瘴疠让人随时可能染病,宁古塔的严寒足以把南方人冻成冰雕。   女囚一到地方,身上仅有的财物立刻被搜刮一空,然后被分派到最辛苦的劳役中,有人要整天舂米,有人要下地耕种,累得吐血也没人管。   更惨的是,她们常常被当成物品随意处置,有人被卖到地主家里做奴婢,有人被当作赏赐送给守边的士兵,彻底失去自由。   还有不少人被送进官妓营,成了供官员和军士取乐的工具,那里的日子,比流放路上还要屈辱和绝望。   有些记载甚至流传出荒诞的故事,比如某些女囚在路上被差役暗中留下,改了身份,成了所谓的“外来寡妇”,几年后甚至嫁给了当年的押解者。   真假已不可考,但这样的传闻足以说明,女囚的命运往往被差役随意摆弄,对官府来说,她们只是数字;对差役来说,她们是摇钱树或泄欲的对象;对家族来说,她们是必须守住贞节的负担。   没有人真正把她们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来看待,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古代司法制度和性别不平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流放制度本就冷酷,把人命当作可以消耗的劳力,差役收入微薄,只能靠这类差事捞外快,而女性在社会里处于弱势,一旦落到犯人的地位,几乎完全失去了依靠。   制度的残忍和性别的压迫交织在一起,让押解女囚成了差役最想要的肥差,却成了女性最惨痛的命运。   一份差事,两种命运,差役们眼里的香饽饽,实质上是建立在女囚无尽苦难之上的,对他们来说,押解女囚是轻松又能发财的美差;对她们来说,却是无休止的折磨,是贞节与生命的双重碾压。   古代流放本该是法律对罪人的惩戒,可到头来却变成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在公权力庇护下的释放,押解女囚?那真是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可这份“舒服”背后,却是女性一步步走向绝路的血泪。   信源:天下将令——古代流放女囚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们却还抢着去押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